第16章 智多星论说三策(1 / 1)

吴用道:“既然员外如此见教,我就梳理归纳一下方才兄弟们提出的意见,整体看,有三条路可以走,可称‘三策’。

“先说下策。即是接受‘招安’,南下征伐方腊。方腊与我水泊梁山乃是江湖同道,俗话讲‘英雄惜英雄,好汉惜好汉’,岂有英雄好汉自相火并之理哉?据我了解到的情况,这方腊非同小可,不是等闲之辈。方腊揭竿而起,并非心血来潮,而是有周密而远大的起义斗争计划。方腊旗帜鲜明地树立了推翻腐朽败落的赵宋王朝的目标,主张实现众生真正的平等,提出‘劫取大家财,散以募众’,‘凡出入经过,虽不识,党人皆馆谷焉,人物用之无间,谓为一家’,志在解脱天下所有劳苦大众。由此观之,颇有值得吾辈效仿学习之处。这也是为何方腊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江南如星火燎原一般迅猛壮大成势,让当今朝廷甚为震动和忌惮,继而向我们梁山泊抛出了‘招安’的橄榄枝啊!故而,如若我们接受这腐烂朝廷‘招安’,却与江湖同道方腊血拼征伐,实非明智远见之举也……

“再说中策。即是联合方腊,共同攻打朝廷。刚才已经介绍了方腊的情况,咱们梁山泊与方腊同是起于草莽的英雄豪杰,同是被这腐烂朝廷的官僚体系逼迫而不得已落草为寇、占山为王,说到底是不得已而为之,直白一点说,就是咱们在贪官污吏、苛捐杂税的重压下,活不下去了,才铤而走险,走上了与对抗朝廷的道路。我听小乙、铁牛讲当年泰安打擂时与方腊的人有过接触,深感双方声气相应、志趣相投,这是我们两方联合、共图大事的良好基础啊!不过,这一条路,并非坦途。为何这么讲?常言道,共患难容易,共富贵难呐!咱们两家联手,同仇敌忾,打碎这腐烂朝廷,想来并非难事;只是,打进京城之后,这龙椅谁来坐?梁山泊众兄弟自然是推尊宋江大哥,可那方腊的兄弟们能心甘情愿么?断然不会。这就是隐患,是一个大的暗雷,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引发另一场腥风血雨。所以说,这中间满是崎岖坎坷,并非上策。

“后说上策。即是‘瞒天过海’,行‘陈桥驿之事’。读透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总押着相同的韵脚,所谓‘阳光下没有新鲜事’!此时此刻,我们正站在历史的一个非凡的节点上,这与160年前的‘陈桥驿之事’恰好押着相同的韵脚!细算来,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兼具,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可是,接受‘招安’是宋江大哥多年来的夙愿,据我对他的了解,他是断然不肯放弃这次‘招安’之机的。怎么办?为了咱梁山泊的未来,或许只能先委屈一下宋江大哥了:趁他暂时昏迷不醒,派人护送他回梁山泊休养,这样一则不让大哥急上加急,二则是为将来留条后路——大哥对‘陈桥驿之事’并不知情,责任由我吴用来承担,当然,我一个人担不起,恐怕在座的多数兄弟们都要一起承担。成败荣辱,在此一举,无憾无怨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