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众将士纷纷表态(1 / 1)

卢俊义走到众人面前,满面忧虑地说道:“宋头领如今昏迷不醒,梁山泊‘何去何从’这样的大事,我们大家如何议定得了?”

吴用道:“员外,大哥稍后便会醒来,不会有事。我们大家可以先行议拟若干可行方案来,待大哥醒来,再做决策。外部形势瞬息万变,时间紧迫,我们必须早做打算……”

李逵护送宋江回后帐休息,嘱咐安道全好生照料,此时快步走向前来,道:“军师说得对,时间紧,现在大家伙儿都坐下来,是打朝廷还是征方腊,究竟要赶快定个主意。”

卢俊义道:“既然这样,也只能如此了。请大家都发表一下意见。这关乎咱们梁山泊的未来,还请理性思考,谨慎发言,不要受外部情感等因素的干扰……”

呼延灼道:“卢员外,吴军师,那我就谈一下我的看法。我乃大宋朝开国名将铁鞭王呼延赞嫡派子孙,上梁山之前为汝宁郡都统制,因为善使两条水磨八棱钢鞭,人称“双鞭”呼延灼。在梁山排座次时,蒙大哥及众兄弟抬爱,坐第八把交椅。从个人出身来讲,我赞同接受‘招安’,走朝廷指明的慷慨大道;从宋江大哥及众兄弟的感情来讲,我同意员外、军师提及的‘陈桥驿之事’……若是前者,一条拼杀之路,血洒江南,英雄悲歌;若是后者,成则王侯将相,败也不过是喋血京城,汗青留名……”

杨志道:“呼延兄弟所言不虚。我杨家将后人,与呼延将军都是将门之后,按常理自然更偏向于选择走朝廷这条路。我本武举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后来又阴差阳错,流落梁山泊。如果能够看开一点,不被愚忠的思想所束缚,我愿意选择‘陈桥驿之事’,若能成功,若能如当年‘陈桥驿之事’那样‘兵不血刃,市不易肆’而除旧布新,实乃幸事也,亦是大功德……”

朱仝道:“闻呼延将军、杨将军所言,犹如醍醐灌顶,令人茅塞顿开。我本是郓城县人氏,出身富户,原为县马兵都头,曾先后义释晁天王、宋江大哥,为的正是人间真情、慷慨义气。后因义释好兄弟雷横,被刺配沧州。回顾过往,我朱某人活的就是一个‘义’字,与梁山泊众好汉可以说是声气相投,‘聚义厅’也好,‘忠义堂’也罢,都没有离开这个‘义’字。说这么多,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想说,一会兄弟们议定的方案,打朝廷也好,征方腊也罢,算我朱某人一份就行。”

吴用笑道:“美髯公,朱仝兄弟,你这投的是弃权票?究竟还是拿一个意见出来的好……”

朱仝道:“军师,既如此说,我赞同‘陈桥驿之事’。”

阮小二道:“对,这样便好,哪里那么多啰嗦话。我们阮氏三兄弟自幼在梁山泊过活,靠打渔为生,日子平淡倒也安逸,活的是侠肝义胆!征什么方腊?还是打这腐烂朝廷!”

戴宗道:“我对江南方腊有所了解,那也是一方英豪。那朝中的奸臣想出一个‘招安’的法子,让英雄好汉去火并,自相残杀,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真真好歹毒啊!员外、军师,可修书一封交予我,我愿意到江南走一趟,与那方腊取得联络,以便兵合一处、将打一家,把这内底里已腐烂的旧朝廷打碎了,扔到梁山泊的深水里……”

李逵道:“对哦!戴宗大哥人称‘神行太保’,能日行八百里,派他去联络方腊,太合适了。我说太保哥哥,你把那魔法用上,带上俺黑旋风一起呗,俺也想去那江南方腊的地界走一遭——对了,自打泰安打擂之后,俺与那九天飞龙庞万春的妹妹庞秋霞,是好久没见了……”

吴用道:“戴宗兄弟,黑将军,那是后话,不是上上策,与方腊联合之事,可做准备,但不宜操之过急……其他诸位兄弟,因为时间关系,且不一一发言了。如赞同接受‘招安’,请站到卢员外身后;如赞同‘陈桥驿之事’,请站到武将军身后……”

诸位将士闻言,呼啦啦到武松身后一字排开。吴用见状,内心暗喜,道:“看来卢员外无意见提及的‘陈桥驿之事’,为兄弟们指明了一条明路啊……”

卢俊义笑道:“岂敢?岂敢!我本无心之言,聊作参考而已。如此看来,诸位兄弟实不甘心接受‘招安’。果欲效当年旧事体、建今朝新功业,还请军师速定策略、明路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