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帮扶队员的情感日记35(2 / 2)

从包工头的临时办公点喝完茶出来,刘金宁骑着他的小电炉径直朝着村部奔去,他要跟赵建平和他的帮扶队商议村里古建群落旅游宣传的事。自从怀新县城通了高铁,他就在想着酝酿这个事情,上次省乡村古村落建筑保护单位的成功申报,更坚定了他要将村里的那些老砖老瓦搞出些动静来的决心。

曾经好几次张志强也给他说过,现在古村古院古树群是县里重点培养的乡村旅游景点,不要“像只水蛭一样只吸着白嫩的大腿”,盯着丰满的马星河河堤线不放,回头得看看村里的老玩意儿,不仅古村古院古树要向外面放大,那些凝着血色、流着血脉的革命故事,传续着时代精神的文化意象也可以具体地展现出来、复刻出来。

张志强如雷贯耳的提醒一直都在他脑袋里嗡嗡作响。他也很多次跟张志强反馈过,说现在村里困难重重,最难的就是资金,河堤修建的筹备已经让村里损耗大半元气,古村古院古树和耕读文化村落虽然都是成品和半成品,但要规划建造、改建完善和宣传要推广不是都要花钱,你出的主意纯粹就是“婊子想立牌坊”,光想着怎么把自己卖出去,却不考虑实际情况。

张志强告诉他,不要像个寺里的和尚,光只准点打钟,不知思通,先把能搞的旅游搞起来,车头带着车厢跑,整个火车才能动起来。先把那些能拍照的东西做出来了,旅游的牌子竖起来了,后面要人要钱他都可以想办法。

刘金宁在和张志强交流过几次后,反复在思考古村旅游的事情怎么落成现实,在从开工的河堤工程包工头那里喝完茶回来,他也还是没有能琢磨出个好的办法来。他觉得自己已经完全被河堤的事情给囚笼了,想要挣扎着逃离出来却没有半点力气。

回到村部办公室,刘金宁发现整个办公室都没人,对面的办公桌上却有个笔记本。本来他没在意,但还是忍不住好奇翻看了一下。原来竟然是驻村帮扶队的梁倩的本子。

刘金宁顺手捡起来翻到里面一篇日志。处于对异性内心世界的探索,他好奇的翻看了起来。

文笔由心,心随自然。今天在村里跟一位村里退休的大学教授攀谈的时候,发现这个村不仅有衔日的惬意,叼花的温柔,俯瞰大地的轻灵自由,还有让人内心感受熏陶启迪的伟大智慧、超脱世俗的大雅学者。

他对生活的态度、对乡村的情感、对世事通透练达的感思,让人如沐春风、豁然向阳。置身茫茫人海,在我们面对整个广袤社会空间的时候,因为心间的“盲点”,我们的心灵被太多的“他人”挤占,太多的欺骗和诱惑把本来宽阔的心填得拥挤不堪,只有像大智的教授说的那样,我们心间多一份对不堪世俗的期待,内心才会多一片更开阔的空间。

教授说起的那个故事很深刻,人和人之间只有学会信任,美好的事情才会在身边发生。所谓“福来者福往、爱出者爱返。”

教授说,之前,他的一位研究生学生在出租车上丢了一份重要的毕业论文设计。回校后隐约记得那车的车牌号,就每天去丢论文的地方找那辆出租车,而且每天都会问年轻的女司机,有没有看到那么一份文件。得到的都是女司机相同的微笑和相同的回答。

询问了一个星期,他的这位学生开始绝望,开始准备另一个论文的设计。又大概过了一个月,那个年轻的女司机居然在学校的食堂里找到了他,身边还有位气质很好的老头儿。因为那些日子每天及重复了那么几句话,所以她只能跟他说,哎,你的论文找到了。我的学生惊讶得饭都咽不下去,他不相信能听到这样的话。

当初,这位学生是把论文落在另一辆出租车上了,只不过是把车牌号给记混了。当女司机意识到论文在这个学生的职业生涯当中重要的意义后,便动用了她包括在出租车公司的所有关系,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帮他询问到了论文的去处。

那是一次偶然的谈话,一位女同事说她在送她大学当教授的叔叔去机场的时候,叔叔拿了个文件夹模样的东西看了好久,然后抄了这位研究生的姓名让她去找这个人。可惜这位女同事把叔叔说的大学给听模糊了,一想到这里面的重重困难就只好不了了之。

等到她叔叔从外省回来,女司机已经探听到整个事情的经过了。教授随女司机来学校,是想找这位学生协助一起完成一个科研项目。

教授说,丢论文的学生现在已经在他曾经创立的建筑研究院工作,女司机就是他在杭城的一位侄女的朋友。听完教授讲的故事我有些不大相信,怎么天底下就有这么巧的事,但教授说这就是件真事。

大概是因为我的心灵空间被社会各种繁杂的事物给充塞了,所以才会感觉麻木,对来到的这个地方充满排斥、心存怨结,对赵教授和其他队员也都心存敬避,喜欢一个人默默独处。但教授讲的故事让我又有了另外一种想法,只有真诚坦开心扉,为对方也为别人腾挪足够的空间,那些美好的事物才能得以放大,容易被发现,美和真才能得以生长和延续。

看完梁倩的笔记,刘金宁觉得一头雾水,但他知道笔记本里的教授说的是他的表叔王秉生。后来刘金宁跟王秉生提起这个事情时才知道,原来是王秉生在他家跟赵建平喝酒论道之后,带着帮扶队员一起过去学习交流,才有王秉生用真实故事给他们上了这样一堂情感课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