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开工(1 / 2)

经过妈祖庙,返回三宝垄城,张景尽快购买印花工具。

包括木工使用的刨具、孔径不同的簸箕、多种染料、白灰色的生橡胶块、干海藻等等,太阳下山前,雇佣一艘人力小船返回24号土地。

盛鑫商行的100米布明天送过来,为了接住这次机会,晚饭过后,张景需要加班,小伙伴们也需要加班。

工作内容有点多、有点沉重,28人一直忙到半夜。

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睡觉前每人发一角钱工资。

加班费?咳,没有的。

这不是张景小气,下午买过东西,发过工资,他身上现在只剩2角钱。

钱没了问题不大,大米和肉买了三天的量,印花使用的材料也都准备好了,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两个月以来,第一次离开妈祖庙,这一夜大家睡得格外香。

没有手机,没有电的年代,早上六点所有人醒。

提前安排好的三个人做早饭,其他人为印花准备工作做最后冲刺。

庆国人勤快,早上八点左右,盛鑫商行的100米麻本色麻布,装在防水油袋里,用船送过来。

将布抬进昨天晚上抢建好的临时作坊。

作坊长约8米,宽约5米,高约4米,由实木、八蕉叶、青苔皮组成,内部有一个由多块木板拼起来的印花平台。

一般印象里,如果没有机器,很难把原木变成木板,这样想是错的,否则古代哪来的桌子?

又哪来的门板?

古人很有技巧运用楔子,找准树纹,轻松从圆木身上取下木板。

再使用刨具将木板表面抛光,拼接在一起,即得到一张平整的操作台。

当然,说得容易,做起来难,这是六七个小伙伴努力一天加半夜的结果。

张景也没有光说不练,昨天晚上,他在小伙伴的帮助下,制造出了橡胶刮板。

两块木板夹一块橡胶片,类似刮水的拖把头,很简单劣质的刮板,远远不如9.9元包邮到家那种。

除了刮板,他还利用正方形的簸箕和橡胶,造出了这个世界上第一张——印花底板。

“张大哥,”杨花狗一脸懵问,“现在该怎么做?”

张景从小伙伴们期待的目光上面扫过,脑海里回忆前世到爪哇出差看到的当地服饰。

女人们喜欢黄色、浅橙色、浅暗红色、咖啡色。

只不过现在是1900年,土人女性的消费能力有待商榷。

经过认真考虑,张景决定将盛鑫商行送来的100米布,印成四拼色。

颜色选择:浅灰色、浅土黄色、浅咖色,还有一个是布匹本身的麻本色。

如此选择有两个原因。

一,这种拼色,男人能做成衣服,女人也能做成衣服。

二,节省成本,会节省相当多的染料,以麻本色深度为参考,另外三个颜色浓度也都低。

“第一步调色,”张景回答杨花狗的问题,“这一步不算难,只需要把染料用量数据记录下来就行,毕竟今天只有一百米单定,如果郑老接着砸过来一千米定单,颜色不能给别人差太大。”

张景说不难,却把小伙伴们看呆。

只见张景往水桶里加一点绿,加一点红,居然得到了黄。

重新取一个桶,由不等量的黄、蓝、红,得到了浅咖。

像变魔法,经过几次倒腾之后,分别得到浅咖、浅灰、浅土黄色。

“看到了嘛,”张景抬头看向杨花狗和小伙伴们,“是不是很容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