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宗师的分量51(1 / 2)

“少主,新任县令已经抵达,老爷请您去迎接贵客。”小厮低眉顺眼地站在院门口,声音中透着一丝紧张与恭敬,仿佛在这位年轻的少主面前,他连呼吸都不敢太大声。

张翦闻言,放下手中的酒盏,抬头看向小厮,眼中闪过一丝了然,该来的总算是来了。他身穿一袭青衫,衣摆随风轻轻飘动,显得儒雅而潇洒。

“知道了,你先带李县令去偏堂候茶。”张翦淡淡地吩咐道,声音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小厮应了一声,连忙退下,脚步却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他知道,这位少主虽然年轻,但在家族中的地位却极高,他的每一句话,都代表着家主的意志。

张翦看着小厮离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并不急着去见新任县令,而且他不是很喜欢这位李县令。

李县令随着小厮的步伐,踏着青石板路,缓缓穿过张家的大院。他的心情有些复杂,既有初来乍到的紧张,也有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合作的期待。张家是新乐县第一家族,在流光府都有一席之地,家族背景深厚,能得到他们的青睐,无疑会对自己未来的仕途产生积极影响。

沿途的屋檐下,挂着一只只精致的灯笼。这些灯笼造型别致,色彩斑斓,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发出细微的响声,仿佛在为李县令的到来而欢呼。灯笼的暖黄色光芒洒在地面上,为这庄严的场合增添了一丝温馨而祥和的氛围。

李县令被领到偏堂,这里布置得简约而雅致。他坐下后,丫鬟们立刻端上茶水糕点,然后恭敬地退了出去,将空间留给了李县令。他拿起茶杯,轻轻地品了一口,茶的清香在口腔中散开,让他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一些。只要张家敞开大门欢迎他的到来,事情就没有那么糟糕。

在偏堂中等待了约半个小时后,李县令的耐心已经被消磨了大半,此时小厮再次出现在李县令的面前,引领他走向正厅。李县令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袍,跟着小厮的步伐,步入了正厅。

正厅内,张翦坐在主位上,目光平静地看向门口。他看到李县令走进来,也只是淡淡地起身,稍微做了一个欢迎的手势,然后重新坐下。张翦并不喜欢李县令,他认为李县令虽然是宗师境界,但是他的到来直接摘取了王公路王县令的劳动成果。因此,他对李县令的态度并不热络,甚至有些冷淡。

李县令自然感觉到了张翦的冷漠,但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或不悦。他深知自己在这个场合的地位和角色,也明白张翦的态度并不代表整个张家的态度。他保持着微笑,走向张翦,准备开始这场可能会改变自己命运的拜访。

在乐至县,县令王公路的名字曾经是响当当的。他为官清廉,勤政为民,深受百姓爱戴。在他的治理下,乐至县经济繁荣,社会秩序井然,人人安居乐业。然而,就在上个月,王公路突然被朝廷调往流光府,担任农事参事这一六品官职。

这一消息传开后,引起了乐至县百姓的广泛关注和议论。许多人纷纷猜测,王公路此次升迁是否隐藏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秘密。毕竟,从县令这一实权职位被调任到农事参事这样一个看似清闲实则边缘化的职位,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事实上,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次调动实际上是明升暗降。农事参事这一职位虽然名义上是六品官,但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实权。流光府地处偏远,又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农事参事主要负责监督农事生产和管理农业事务。与乐至县县令相比,这一职位的权力和影响力要小得多。

尽管王公路离开了乐至县,但他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并未因此降低。相反,他的清廉和勤政为乐至县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和深远的影响。张翦如今三十多岁,他早已熟悉了有王公路王县令的新乐县,因此对新任李县令并没有好脸色。

“李县令请喝茶,我知道你这次来意,其他的事我不多说,张家不会给县令你的正常命令使绊子,对县内的物资采购也不会减少,也希望李县令能继续王公路大人的政策,为新乐县人民谋福。”

李县令接过丫鬟递过来的茶盏,轻轻地吹了吹冒出的热气,抿了一口,那茶汁的清甜仿佛润透了他的心田。在这温馨的氛围中,他微感轻松,之前的紧张也消退了不少。张翦直接开门见山的话语让他心生敬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