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父子夜谈(2 / 2)

“这就是父亲认为的三条底线?”此刻,信重对武田元光的评价又下调了一个等级。

“你有何想法,不用顾忌为父的颜面,但说无妨。”武田元光从信重的口气中,听出他对自己的建议不以为然,便想听听他到底是怎么想的,这也是他留下来的主要原因。

“首先,我答应你,会尽力维持和朝廷、幕府的关系,但绝不会像以前那样毫无底线地提供支持和帮助,毕竟本家已经这般境地了,再那样下去,迟早要被反噬。

其次,安艺如今什么状况,想必您也清楚,尼子、大内、毛利三狼虎视眈眈,安艺武田氏孤悬中国,别说现在有心无力,即便是元信公在世时也只能望洋兴叹,大义名分不可舍弃,但以现在本家的实力,想染指安艺,绝对是痴人说梦,这件事只能从长计议,算不得本家当务之急。

至于第三条底线,很抱歉,我实在不能认可,‘重臣合议制’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了,武田氏要想振兴,就必须压制重臣和豪族国人的势力,提升本家的威望,目前这种‘主弱臣强’‘强枝弱干’的局面必须终结,这也是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可以说,对于武田元光提出的三条底线,每一条信重都从自己角度予以新的诠释,特别是第三条,他直接全盘否定,这也让武田元光颇为吃惊。

“刚刚继位,便要如此冒险行事么?彦五郎,小心步你兄长的后尘。毕竟熊谷、山县这些重臣今天可以支持你,明天就能支持别人,只要你触犯了他们的利益,没有什么事是他们做不出来的。”武田元光出于好心的提醒道。

但是,信重认为,各地守护大名已开始向战国大名转变,武田元光所谓的依靠重臣维护本领统治的观念,已经与当前的形势脱节了。

“父亲您也知道,早先各地的守护大名长期留守京都侍奉公方,领地的管理都是由家中重臣负责,久而久之形成了‘重臣合议制’;可现在不一样了,幕府式微,守护们纷纷返回领地自保,这便与长期把持领地管理权的重臣产生了矛盾。

这种矛盾是无法调和的,最终只有两种结果,要么是如现在武田氏这般,在重臣的掣肘下苟延残喘,维持面上的盟主地位;要么是彻底实现对家中所领安堵权、军事指挥权、裁决权的掌控,将重臣、豪族、国人尽数纳入控制下,实现一元化统治,成为名副其实的统治者。

父亲大人,您觉得哪种结果对武田氏更为有利呢?”

“但是……风险太大了,彦五郎,风险真的太大了。”武田元光在位时期便饱受家臣叛乱之苦,栗屋氏叛乱两次,逸见氏叛乱三次,最终也都是在自己的被迫妥协下,暂时平定了风波。他由衷希望信重步子慢一点,毕竟现在的武田氏刚经历内乱,还不是那些强力家臣的对手。

“请放心,我知道分寸。”虽然对武田元光的治国能力很是不屑,但念及他是出于好意提醒自己,信重的语气也有所缓和。

“既然如此,为父也不便多说了。既然是一家人,你今后做什么,我都会支持你的,为父在朝廷和幕府那里还是有些门路的,如果需要,只管开口。对了,还有一件事……有一门亲事,想跟你商量下。”

“亲事,谁的亲事?”信重一头雾水。

“说起来话长,本来是细川京兆(细川晴元,京兆是‘右京大夫’的唐名)说媒,想让彦二郎迎娶六角家的公主为正室,为父当时是答应下来的。可现在这情况你也知道,彦二郎不再是家督,六角家自然也不会乐意把女儿嫁给他了。但这门亲事,可是结交六角氏的绝佳机会,为父实在不想就此搁置,你看……”

“我明白了,父亲的意思是,让我迎娶六角家的公主?”

“正是。”

“可是,六角家愿意自家公主屈身侧室么?”

“胡闹。”武田元光以为信重是在开玩笑:“怎么可能作侧室,来我们武田家肯定是做正室的。”

“那阿渚怎么办?”信重口中的“阿渚”,就是自己现在的正室,熊谷胜直的女儿——渚姬。

“只能让她委身侧室了,这毕竟是为了武田氏,为了若狭,为父相信三方殿能够理解的。实在不行,为父愿意亲自前往三方城一趟。”

“不必了,”信重摇了摇头:“我和阿渚虽行礼不足一月,但她贤惠聪颖,并无过错,不能遭受这般对待。”

“可是……”

“父亲您就别操心了,六角家若是重视和本家的关系,看得上我信重,即便是作侧室也会愿意的。若是来人询问,你帮我告诉他们,若是愿意把公主嫁给信重,信重绝不会让他们失望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