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晴元之谋(1 / 2)

“你看细川京兆家,那些大名挤破头要把女儿嫁过去做妾,说到底,还是实力使然。本家目前实力羸弱,六角氏自然要讨价还价。请父亲相信,最多五年,我要让六角氏、朝仓氏、细川京兆家乃至公方,抢着把女儿嫁过来。”信重信誓旦旦地说道。

“你有这般豪气,为父甚为欣慰。”武田元光也不知信重哪来的底气,可听上去又言之凿凿,不像是信口胡诌,对自己这个小儿子,他似乎多了几分陌生感。

父子两人彻夜畅谈,临近五更天,武田元光方才离去。

“武田家,就拜托你了。”临走前,武田元光说着和武田信丰同样的话,只是和后者失落的语气相比,前者则是带着些许担忧和期待。

“是啊,武田家,今后便要靠我负重前行了。”信重走出御殿,望着天上皎洁的月亮,心里泛起了一丝涟漪:上一世,自己不过是一个御宅族,今朝,能否带领若狭武田氏,这个风雨飘摇的家族,抵达风平浪静的彼岸呢。

若狭国不过三郡之地,可胜在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北陆,但毗邻近畿,是丹后街道和北陆道的交汇处,历来都是海货进京、大名朝贡上洛的重要接驳点。

此处的一举一动,时时刻刻都在各方势力的眼皮子地下。“宫川之乱”这么大个乱子,又岂会不引得周边势力的关注。

两日后,京都,二条御所。

酷爱蹴鞠的室町幕府第十二任将军足利义晴,正和几名侧近玩得汗流浃背、不亦乐乎。这时,小姓前来禀报,说是细川晴元前来觐见。

足利义晴听罢,虽说不太情愿,却还是解散了众人,回内殿一番沐浴更衣后,这才来到大广间接见这位春风得意的幕府管领。

就在一年多前,在细川晴元卓绝的政治手腕下,先是延历寺和六角家替他平定了“天文法华之乱”,后又消灭了细川高国(就是武田元光支持的那位管领)的残余势力,稳定了畿内的秩序,并在不久后叙任从四位下·右京大夫,彻底执掌幕政。

在这位结束细川氏内乱的“中兴之主”的“辅佐”下,足利义晴虽然年长他三岁,却愈发把傀儡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纵使心中强烈不满,可无能狂怒又有何用,唯有盼望有朝一日细川氏还能再生内乱,自己可以趁机谋取一些权力,恢复自“应仁之乱”以来足利将军家丧失已久的威望。

两人在殿内坐定后,细川晴元捋了捋自己的八字胡,直接开门见山,操着颇有些尖锐的阿波口音问道:“殿下听说了么,不久前,若狭国的守护走马换人了。”

足利义晴的第一反应是:“这才过了多久,有半年吗,吾记得那个武田信丰叙任伊豆守没多久吧?”

细川晴元点了点头:“可不是么,也就半年光景,家督又换人了。不过这次可不一般,幕府在若狭的奉公众来报,先是伊豆守的堂弟武田信孝起兵作乱,逼迫他让出家督之位,其后也就半天时间,这个武田信孝又被武田信重击败自尽,可怜这伊豆守,一天之内两度禅让,也是闻所未闻了。”

“中国有句俗语,叫作‘庙小妖风大’,说的就是这若狭武田家吧,本就疲弱不堪,还动不动就内乱,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当年细川高国、武田元光在桂川原合战败北后,曾胁迫足利义晴逃亡近江坂本城,期间双方多有矛盾。如今,细川高国败亡,足利义晴重回京都,武田氏也多方打点试图修补与幕府的关系,可足利义晴仍对当年之事心存芥蒂,说出这种话也无可厚非。

“不过话说回来,这武田信重又是何人,吾之前怎么没听过。”

“此人是伊豆守的弟弟,宗胜大师(武田元光)最小的儿子,年仅十七岁,之前一直在建仁寺出家,也就一个月前才还俗返回若狭。”

“年仅十七岁……一个月前才还俗……根基如此浅薄,如何统御得了若狭那些骄兵悍将。”足利义晴不禁对这个陌生的武田氏新任家督产生了好奇。

“臣倒是觉得这小子是有两下子的,他利用这次平叛,直接击败了‘武田四天王’里的栗屋、内藤两家,还吞并了宫川武田氏的领地,实力得到了大幅增长。”

说着说着,细川晴元竟对信重这个素未谋面的武田氏当主多了几分好感,便向足利义晴建议,是否要借祝贺他继位这一时机,探一探虚实,尝试拉拢一番,毕竟如今能对幕府倾力支持的大名屈指可数了,若狭武田氏算是一个。

“吾也正有此意。”足利义晴当即应允:“这几日我便上奏陛下,派遣敕使前往若狭,着其叙任伊豆守。”

“殿下认为何人适合此行?”细川晴元问道。

“管领心中已有属意人选?”足利义晴反问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