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龙虎争斗 逐鹿中原(1 / 2)

方周得了四州县,站稳了脚根。随后便北伐瀛州、青、沧等地。

瀛州太守刘辟,老谋深算,自恃墙高沟深,据城不出。苏义叫骂了三天。城头无半点动静,免战高悬。

孙秀说,“瀛州城内,粮草丰足,坚守半年不成问题,我军远道而来,粮草仅够坚持半个月。若军中缺粮,军心必会不稳,我军必败。不如先放下瀛州。取沧、幽、青三地。”

苏义说,“不可,瀛州乃北都门户,若攻取,则北部可平。幽、青路远,若要攻取,瀛州必救援,我军将腹背受敌。”

方周问,“瀛州坚守不出,我们该如何破城呢?”

苏义也没有良策。

且说,瀛州太守刘辟,见敌军不撤,心中也忐忑不安,四下派出人马送出求援信,援军迟迟未到,心中胡疑。

现瀛州太守刘辟实乃虎王统帅的虎将泰哥铁所化,并非真刘辟。虎王虎大士现在贵为太师,权倾朝野,遍布虎兵虎将于各地,统领天下兵马,振守四方要地,待时机成熟,欲废了魔王,好称帝天下。虎王千里传音,命虎将泰哥铁坚守瀛州,瀛州乃北部门户,万不可失。虎将泰哥铁不惧苏义等人族,却怕方周龙族。所以拒守不出。

方周军队困城七日,泰哥铁不曾对阵。

方周军队纪律严明,不烧杀抢掠,不骚扰百姓,现有军粮已所剩不多,急得苏义团团转,恨不能打一土豪劣绅,弄些钱粮。

一日,乐城一居士王允求见伏波将军方周。方周忙纳见。王允乃乐城一隐士,精通术数命理,久居此地,深晓当地民风民情。

王允告诉方周:“刘辟本为瀛州太守,深明大义,爱民如子,威望颇高。今见方将军帅仁义之师伐逆,刘辟拒不投降,且深居高垒。我夜观天象,瀛州将星殒落,暗淡无光,旁有凶晕,环绕不散。我想刘辟可能已死,今日刘辟实为被不仁之类驾驭。我远现四周,赵,霸,定,涿四州,皆有此象。故来提醒将军,对异类非可仁慈,但为何异族为祸甚多,不知为何?”

方周见此人如此高深,欲留做军师。

王允不肯,告辞而去,说,“日后有缘自会相见,将军切记不可称帝,功成隐退自去即可。”

方周越来越觉得此人高深莫测,欲问何计破敌。

王允单手指了指地。

方周嘱咐苏义安排兵士挖地道入城,夜里挖,白天停,所有挖出来的土都运到他处。两夜方成,欲兵出瀛州瓮城,以奇兵夺取城门。

没料想虎将刘辟早有准备,遍布瓦瓮于各处,听得挖土之声,便引了河水灌入,地道尽毁,终不得入。

方周正无计之际,忽一女侠携刘辟而来。

苏义正要斩了刘辟。红衣女侠急忙拦下。

方周见是红蛟,忙给众人引见了。

问诺亚说,“为何不杀了这虎将,他已不是刘辟。”

诺亚笑着说,“此是真刘辟,他被虎将投于白洋淀,恰巧被我所救。虎兵虎将虽化作人形,仍有标志,以供其同类辩认。左手手臂上有虎头标记,凡有标记者,即为虎兵。”

方周忙请太守刘辟落了座。

刘辟说,“久闻将军仁义,现在朝纲混乱,百姓遭秧,太师当权,国无法纪,此朝当灭。愿将军能以义讨不义,以仁讨不仁,以明伐无明,造福天下苍生。”

方周说,“刘太守爱民如子,在瀛州经营多年,民望甚高。今虎将虎兵守城,我等攻数日不下。太守可有妙计?”

刘辟告诉方周,“瀛州城墙坚固,粮草充足,支持半年没问题。强攻,围困皆不可取。”

“依太守之见,何以攻城呢?”苏义问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