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群魔乱舞 龘龘出世(1 / 2)

古历861年,昏君当道,妖魔横行,吸食阳气,搜刮民膏,涂炭苍生,中原百姓,苦不堪言。一时间,群魔乱舞,争杀抢掠,烽烟四起。豹王盘居漠北,虎视眈眈,久有图中原之心。虎王打入昏君朝政,一揽朝纲。无数草莽蔻王,蜂拥而起,多如牛毛,山河湖泊,荒原苇荡,皆有歹人出没。

乱世自有英雄出,昏君无道,妖魔横生,匪盗横行,生灵遇难。惊动了龙族。一时间,龙行龘龘,群龙腾飞,昂扬热烈。

公元前2281年,中原冀州,水患泛滥,民不廖生。大禹尝治水于此。修长城堤,水势东去,众龙方得以引水归海。坑洼之地便成一湖一淀。禹令其为华夏双眼,可通东海。青蛟,红蛟未随河水退海,一归湖,一归淀。守华夏之眼,佑生民平安。黑蛟尝欲助青蛟、红蛟归海,兴风作浪,水漫冀州,欲使青蛟,红蛟乘势归海。一时间,海没桑田,沧海一片,竟达五台山下。文殊闻苍生有难,骑狮而至,降服黑蛟。黑蛟归海,仅留黑龙岗河。文殊治狮于旧州,黑蛟终不敢犯,赎罪于东海。沧海变桑田,冀州百姓方得以繁衍生息。

2800年后,闻魔王当道,生灵涂炭,冀州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青蛟化身成人,欲救黎民于水火,以报千年供养之恩。

青蛟自觉势单力孤,需积畜力量,以图大业。

时,昏君征兵攻打高句丽,双方征战多年。昏君因远程征袭,损兵折将,无功而返。今又御驾亲征,征兵四十万,民皆避之。

冀州人孙秀,家贫,父亡,无钱埋葬。青蛟赠予银钱,化名方周。二人结为兄弟,应征从军。

军至允州,大雨滂沱,不得前行。王命难违,三天非至即死,孙秀痛哭。方周劝说,昏魔当道,民不潦生,何不反之,秀从其言。二人欲反,众皆从之。杀了带兵之将。愿从者二百余众,落草高鸡泊。

高鸡泊,方圆百里,地广人稀,芦苇丛生,是天然藏兵蓄势之地,凡不服兵役者多从之。

青蛟、红皎虽为龙族,本自青梅竹马。因身为龙族,未及成人形,终不可入仙道。或归于冰海,或藏于水泽,栖息阴冷之地。青、红二蛟常欲为人,做一世伟业,方可度化成仙。

在冀州湖、白洋淀修行数千年,均已法力无边,又常习文殊教化,心怀慈悲仁德。今见魔王横行,欲救黎民于水火。

见青蛟雄居高鸡泊,红蛟常欲寻之。化一女侠,身系红袍,善使三星飞镖。取名诺亚,劫富济贫于乡里,常为行侠仗义之事,鄚州北部皆知红衣侠女诺亚。

聊城守卫杜成率三千兵马欲讨伐方周。方周探知,便早做了准备。

杜成领兵一路杀来,气势汹汹。行至高鸡泊,不见半个人影,大笑,“莫非那方周见我势大,早就吓跑了。”便令士兵寻其巢穴欲毁之。分兵四路,入苇荡寻找。系半日无果,众人皆疲。杜成便令众人休息,天热,士兵皆入苇中阴凉处。忽听一阵邦子响,四面火起。大路上,方周引兵杀来。杜兵往芦苇从中跑,皆落水。方周大败杜兵,收降兵两千余,其势日大,自称伏波将军。

且说,群雄之中,有张平,马生泽各居山东、河南。常与方周处有往来,凡魔王兵至,自相照应。

杜成兵败聊城,告知朝廷,“臣已杀入匪巢,夺其反旗。奈何方周使奸记,方未能胜。请求发兵惩之,日后做大了,除之不及。”

太师虎大士允之。

杜成又统兵三万,来袭高鸡泊。

方周与孙秀商量对策。

“敌众我寡,直面冲杀不可,我必损失。还是引兵深入,伺机灭之。”

“我愿领一百人,埋伏于路侧。敌兵方至未稳。即可袭之,可胜。”孙秀说道。

“甚好,袭扰之后速撤。不可恋战,即刻告知张、马二处,前来增援。”

杜兵在泊外十里扎营。忽一奇兵扰侧,众兵士皆慌,未及追杀,匪兵已烧了三处,逃了。杜成命兵将安营,士气便减了大半。

次日,杜成领兵至泊前叫阵。方周按兵不出。再一日,方周亦不出。接连三日,杜兵浮燥起来,解衣放马,席地歇息。

方周率兵众杀出,杜成大慌,忙来抵挡。

后军大乱,张平领兵杀来。

兵败如山倒,杜成领败兵顺大路往西逃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