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姑蔑议政(1 / 2)

008

豫部北至香溪,过去就是比部;南至大堰河,过河即晋部。豫部东与观部隔婺水相望,西边背靠莽莽金华山。在姑篾,豫部拥有上百村寨数万部众,是数一数二的大部族。

姑篾历*****,是豫部理老就任勾甲的大喜日子,也是百年难遇的盛景。这一天辰时,全体勾甲班与十四部理老,将一起来豫部迎接姒夏到姑篾城就任,而勾甲将在姑篾城与姒夏完成交接。

天还未大亮,远方的部众就已出门,都往姑塘到码头的道路赶去。而附近的人们,早已盛装打扮,头戴最漂亮的雉羽,脚穿最干净的鞋子。道路经过的几个寨子,早已布置人手放干了稻田的积水,打扫了路上的鸡屎牛粪,家家户户插上最新鲜靓丽的鲜花,甚至连道路两侧的蛇洞鼠窝都被堵了大门。

人们聚集在道路两侧,人声鼎沸,喜笑颜开。路上每隔数百步就点起一个火堆,在最热的季节,在烈日的照耀下,只有在火堆附近才空出一段段无人区。在姑篾,火是非常神圣的。在祭堂大厅,火是常年不灭的;谁家要点火,就得去祭堂引火;新分出一个村寨,也需要到祭堂祭拜引火。如今正用最神圣的火光见证豫部勾甲的诞生。

远方姑篾城方向,婺水下游升起一股粗大的黑烟,然后一股接着一股黑烟不断升起,那是婺水沿岸的豫部寨子在提醒姒夏理老——姑篾城迎接团已经来了。

远远的传来阵阵欢呼,码头附近的人们终于看到婺水载着数条竹筏逆流而上。竹筏排成一列,其上人影幢幢旌旗猎猎,近了,近了;每条竹筏有四位壮汉引航,刚一靠岸便和码头结成一体、纹丝不动。码头是新修的,顺着水流方向足够停靠十条竹筏;宽阔的码头上逐渐拥挤,乘客们在壮汉的帮助下跳上码头,整了整衣冠,然后向岸上走去。

前头十四位年纪较大,应是十四位理老,她们身着桃红色大襟,绣大朵杨梅花,在水绿色衣领袖口的衬托下艳丽端庄;水红色的围身裙,绣着大朵云彩或显眼的柳条图案;总之就是体现一个色彩浓郁厚重、对比强烈。各位理老着装差不多,发饰却形式各异,有凤头髻,有凤尾髻,有凤身髻。当然此时她们还不知凤为何物,她们模仿的是艳丽金乌的形状。后面十数位是勾甲班生姑,却用红麻线缠绕头发梳成辫子盘绕在头顶,额前的布妮头显得调皮而生动。

她们每到一处,人们就发出热烈的欢呼,在各寨姑方的带领下围着火堆打跳,酣畅淋漓的呼喝舞动。理老们向部众挥手示意,每经过一个寨子,都会有人捧上甘冽清水,献上豫部最热烈的欢迎……半个时辰后,理老们来到姑塘豫部。

豫部理老姒夏一个人静静的等候在门口,衣着简单,以常服示人。

理老们在距姒夏五步之遥,面向姒夏排成一排,勾甲班在理老身后也排成一排,鞠躬后齐声唱到:“姑篾十六部恭请勾甲上位!“如此三遍后,姒夏回礼,请大家进入豫部祭堂。

姒夏虽然是年轻的理老,但上一任理老就是她母亲,已经见识过多次勾甲上位仪轨。理老的传承并非固定,一般在部族内选择才干女性接班;不过在被朁国统治之后,随着家族财产的兴起,理老人选更多在家族甚至家庭内产生。数十年前就闹过一个笑话,否部理老接任勾甲后,各部发现此勾甲内外物资沟通错误百出,无法胜任勾甲一职。

祭堂并无桌椅,只有围绕火塘摆放各色石凳木凳,遇今日重大盛典,石凳木凳倒清洗的干干净净,也不似平日杂乱无章。理老与勾甲班一众,围火闲话研茶,一位年纪最大的理老站了起来,其余人也跟着错落起身。姒夏落座之时就在火塘边众人之中央,耳听众人再次恳请自己就位,于是肃立接受众人大礼,然后说道:“请诸位容我拜别。”

姒夏母亲作为上一任理老,此次也有相熟理老前来,刚才还在角落就坐二人窃窃私语。姒夏走过去拜别老母亲,然后面朝火塘拜别,此时众理老勾甲班也一并跟随姒夏跪拜,随机出门面朝祭堂跪拜。

诸礼完毕后,姒夏领头向码头方向走去,一路载歌载舞自不再提。

从姑塘到姑篾城,只需沿婺水顺流而下,一个时辰就到了。婺水在东,自东向西流;穀水在西,自西向东流。双水在姑篾城汇合成兰水,向北劈开重重山脊,流入绿渚江,最终奔流入海。姑篾城就在兰水西岸,国名即城名,是姑篾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城,城南是女埠,供客筏停靠,城北是盐埠,供货筏停泊。

公孙与姒虞等诸子早一日出发,乘筏而下;一路上水面越来越宽,早就激起诸子阵阵惊呼。过了婺水穀水交汇处,不但水面更宽广,而且多了许多来来往往的舟筏。顺流而下的舟筏,大多满载,船夫只需稳立前头,是不是用竹篙划一下水调整方向;筏上货物,或为粮食,或为石料,或有其他。而逆流而上的,大多空载,船夫站在竹筏中间,用数人高的竹篙使劲插入水底,用力一撑竹筏就向前滑行很长一段距离。

此时水面凉风习习,吹得众人的衣物飒飒作响,偶然间风大,甚至站不稳几欲晃倒。公孙心中动念,唤过石头黑虎二人,指着相错而过的一艘竹筏,对二人说:“看到没有?大风可以吹动树木,那么能不能想办法使大风吹动竹筏,如此司筏之人就无需辛苦撑篙了。”说着就对着风向拉着自己的宽袖,瞬间风力灌满衣袖向后鼓起,公孙需微微前倾才可站稳。

黑虎也学着公孙的样子举起双手试图用衣袖鼓风,却发觉自己穿着的姑篾盛装,都是窄袖短袖;模样怪怪的,引得众人一阵哄笑。石头一拍脑袋,大声说:“公孙师父,我知道了。让船夫穿上你这种宽袖大衣,就可以省力气。”公孙听的哭笑不得,对二人说:“去去去,自己想想办法。

在兰水漂行不久,远远就看到一片恢宏的房舍——高大的码头之上建有层层屋檐。女埠码头倒也不大,长长的木头栈桥,整齐的停了十数艘竹筏,竹筏新旧不一但干净异常。码头很高,水面到高处有一条长长的木梯,足可数人并行。远远的,码头上跑下一人,边跑边挥手,示意竹筏离开,不要在此停靠。

公孙看到码头上一溜竹筏,猜到可能是次日去迎接姒夏理老所用。不过姑篾城的驿馆就在女埠,于是他示意船夫尽管靠岸,不用理会。岸上之人自然脸色不善,却被公孙抢先说道:“这位是豫部理老与颛顼之子,在女埠靠岸前往驿站寻颛顼。我们上岸后此筏即将离开,请见谅。”

岸上之人听闻之后,立即换了笑脸:“原来是贵客,此处上岸后沿大路直走就是驿站。请诸位稍等,我自会护送前往。”然后,热情地指点船夫前往盐埠靠岸,自有人接待。

上了码头眼前是一片宽大的广场,广场内侧正对兰水的是一座高台。护送之人看到姒虞等人惊叹的神色,料想是第一次来姑篾,于是边走边指点高台是祭坛,右侧是仓库,左侧是驿站。此时颛顼就住在驿站。

姒虞等人自然是一肚子疑问,但又不知从何问起,只得频频点头,跟着护送之人前往驿站。广场有数千步之宽,众人顶着烈日汗流浃背快步趋行。未及大门,却见一魁梧男子刚出大门,姒虞见了边喊“阿爸,阿爸……“边迅跑上前,被魁梧男子一把抱住。

媸钺哈哈大笑,对公孙说道:“公孙兄弟,辛苦了,我送你的这个徒弟如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