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学校 构成一个“人”的“必经之路”……(1 / 2)

  不得不说其内里最根本的问题都出在“人”上面。

  而这其中,其实都还有可回旋的余地。

  甚至解决的余地和方式还不少,但前提是能“早知道”,比如知道和晓得这资料库中的内容,然后最终作用在……

  【教育沟通问题,生产力,科技创新与发展,国家富足与强盛,左右都脱不开一个“人”字。】

  【更确切而言,是“人才”两个字,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出人才,是人才,有人才,才有可能,也有能力和机会去避免,以及解决因各种因素所产生的诸多问题等,所以这人才,是重中之重。】

  【所有一切的发展改变,避免和解决,以及实现等等,都依托在“相关人才”之上。】

  【那如何才能培养足够优秀,也能力使到位的相关人才出来?】:

  第86章 学校 构成一个“人”的“必经之路”……

  这一整个听下来,尤其是再听到天幕说的后半部分——

  所谓一体两面,分说两端,原来都并非那么简单就能下定论的。

  朱佑樘治下出现过“弘治中兴”,但是留下了不少烂摊子,可见其在位统治期间,必然也是出现过不少错处。

  还有朱厚照设立豹房,宠信宦官刘瑾,又杀刘瑾,以及其亲征的应州大捷等,也是不能说只贪图享乐,毫无作为。

  听天幕后续之言,其后皇帝皆是如此,都不可片面看待之。

  但是否能上这明朝的功德名单……

  朱元璋又是不禁再次翻看起来,也不知是第几次翻看了,每一次翻看都有不同的情绪体验,皆是各种复杂的心思情绪,而后再听天幕先前说的最后那部分时,又是换了更为复杂的心思情绪——

  这功德名单上出现的人名,原来最终看的,还是其作为有没有作用到百姓身上,而并非单纯去看其个人能力如何。

  是百姓啊,原来百姓才是重中之重。

  所衡量的最根本标准,其实就是对治下百姓如何。

  也因此,单看其功绩和能力,确实有的听着还不错,但是却没能上榜,比如朱厚照。

  有的总体来看,功过都有,但因前面也做出了一些成绩,所以仍是可以上榜,只是数值偏低,比如朱佑樘。

  有的则是完全过大于功,所以哪怕出现过“万历中兴”,却最终也没能上榜,比如万历皇帝朱翊钧。

  不止朱元璋发现了这一点,其他历朝历代众人也都发现了这一点,于是更是不由得陷入了深思之中。

  百姓……从一开始君舟民水,守业更比创业难,再到现在出现的这份功德名单,这由始至终,原来一直都不曾变的,也是评说他们这些人物时,其一直所依据的,从来都是这“百姓”二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