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253(2 / 2)

当然,刘彻这边压根没来得及舒心多长时间,恶心他的事情就来了。

匈奴人那边喊着要报复汉朝撕毁了和亲协议,然后,原本就处在漠南的几个部族直接就开始袭扰长城一代。尤其如今刚刚过了秋收,百姓已经将粮食交过租税之后,收入了自家的粮仓,准备猫冬了。北地苦寒,冬天的时候风雪很大,没有足够的粮食和柴火,是无法度过这样的寒冬的。

而匈奴人呢,南下侵扰最喜欢的就是选择秋冬季节,最好是下第一场雪之前,这个时候,不光是百姓家里粮仓比较满,便是那些郡县的府库也是满满当当的,抢上一次,自家部族过冬就不用愁了。

跟北地百姓相比,匈奴人其实更加耐寒一些,毕竟他们生活的地方本来就比中原寒冷,后世的西伯利亚,如今的北海如今可就在匈奴人的地盘上,他们还在那里养羊呢,那里的寒冬都能忍受,何况是中原这边呢!

北地那边,即便是常驻的飞狐军,也多半都是步卒,一直到后来羽林卫,虎贲军,期门军出征,才算是有了足够的骑兵,不过连年大战,加上马政也出了问题,民间养出来的那些马根本不能作为战马使用,顶多就是作为挽马,因此等到了武帝后期,又是步卒为主,再也难以深入草原了。

长城那边的军报三五不时就有一份过来,匈奴人并没有占到太多便宜,但是相应的,大汉这里,这个季节征发民夫往北地运送粮食辎重,那真的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这些民夫算是服徭役,不用花费工钱,但是总不能让他们承担了这么危险的徭役,还得自带干粮。

在没有合适的交通工具,只能靠着担子,还有就是牛车,马车之类的运输工具运送粮食的话,每天的消耗也是惊人的,人也就算了,弄些陈粮也能糊弄过去,但是牛马却是不同,牛马要吃草,甚至草料里头还得加入豆粕鸡蛋之类的,而且也不能催促太过,要不然损伤了畜力,就更亏本了。

总之,匈奴人那边在边境上被碰的满头包,所得无非就是一开始那些农家的粮食牲畜,但是很快,长城外头就实施了坚壁清野的政策,带不走的粮食宁可一把火烧掉,便是家里的器物,带不走的也是干脆直接砸碎,那些牲畜什么的,官府直接花钱赎买,用作军粮。毕竟打仗什么的,是需要有足够的肉食摄入的。汉军如今对匈奴人杀伤力最大的武器是大黄弩,而这种大黄弩呢,是需要足够臂力的人才能使用得了的,如果没有足够的蛋白质和脂肪摄入,这样的武器压根没法使用。

所以,这时候汉军打仗,乃至后来出征,都是要带上足够的牛羊的,其实就跟匈奴人一样,以肉食为主,而不是以粮食为主。

而北地那些百姓呢,能带走,能卖给官府的都卖了,有的人家甚至连砖石还有房梁都被拆走了,剩下的要么砸碎,要么烧掉,回头呢,要么返回家乡在官府的支持下重建,要么就干脆内迁到长城以内了。

北地百姓原本就多半与匈奴人有血海深仇,因此,都不需要官府鼓动,就直接开始作为民夫帮着守城,还有一些原本就是军中退下来的,干脆作为候补,甚至直接就带上家里珍藏的皮甲还有弓箭,进入了战斗序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