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253(1 / 2)

立太子这种事情,虽说肯定多半是皇帝做主,但是呢,对外也是要做个面子的。就像是文帝当初来了个三让一样,如今呢,大家也都效仿这一位,很多时候,要有个谦让的姿态出来。

刘彻因此先是对外放了话出去,然后自然就有一帮人体察圣意,上书请立太子,刘彻意思意思地推回去了,第二次呢,刘彻的语气就显得有些欲拒还迎起来,等到了第三次,刘彻就表示既然你们大家都这么想,那么,就立皇长子为太子吧!

实际上,刘彻曾经有些阴暗地想过,要是他绕过皇长子,改立次子刘循做太子,椒房殿那里会是个什么反应,不过真要是那样的话,只怕朝堂上就要掀锅了,又不是长子有什么缺陷,所以立次子,你这样根本就是不讲规矩啊!因此,刘彻有些遗憾地放弃了这个诱人的想法,老老实实立了刘衍为太子,然后呢,给刘衍配齐了太子宫中的各种属官,当然,也预留了一些名额给了舒云这个皇后,这些以后就是太子的班底了。

舒云对于太子宫中的属官什么的,一时间也很难安排,怎么说呢,刘彻这一朝的许多名臣,要么就是已经崭露头角了,要么呢,就是还是个孩子,这些人里头,大多数出身在这个时代,都不能算是高,可以说,几乎就没有现在那些公卿列侯之家出来的,一般都是出身底层,来路更是五花八门,现在让舒云将这些人找出来,但是没有相应的际遇,他们真的还能如同历史上那样,有着相当的能力吗?

另外,舒云对于什么名臣这种事情,其实是嗤之以鼻的。很多时候,并非因人成事,而是时代造就了英雄。刘彻那一朝,之所以有那些所谓的名臣,实际上是有着相应的历史原因的,若是换了一个环境,他们未必能发挥出相应的实力来。

舒云更想要做的是,如同后世科举一般,挑选出合格的官吏,形成一个如同后世一般,专业的官僚阶层出来。而不是像是现在一样,大海捞针一样让那些能臣脱颖而出。

因此,舒云干脆没挑什么太子属官,反而是叫家里头挑选了人出来给刘衍做伴读,然后呢,将自己编撰的教材放到了刘衍必学的科目里头,然后挑了一些在这些上头具备一定素质的官员,问刘彻讨了几个博士的编制,让他们教导刘衍还有那些伴读。

至于更多的,舒云便没有插手了。老刘家教导儿子还是有一套的,太子也不是养在深宫妇人之手的样子,他可以出宫,可以在上林苑实验自己的执政思路,许多事情都可以做。汉朝教导太子,可不像是后世,给太子划了一个圈子,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实际上,汉朝的太子,除了不能谋反,或者是干一些通常意义上比较犯忌讳的事情,其他的事情,那就是随你怎么折腾了!

刘彻立了太子,似乎朝堂上也因此清静了不少,田蚡在家闭门思过,为了防止让刘彻想起他的那些混账事情来,田蚡连上书都不敢了,老老实实呆在戚里,几乎没了多余的消息。

田蚡这个原本过于跋扈的国舅不吭声了,刘彻趁机清理了一下朝堂,那些被田蚡举荐上来,却没有什么实际才能的,直接被刘彻找了由头罢黜了,至于换成什么人。呵呵,刘彻自个也是个最远也就跑到过河东自家姐姐那里的,能知道民间有什么贤才,还是靠着提拔以前那些臣子,另外就是朝中一些老臣乃至列侯什么的举荐了。

举荐这种事情,其实是有风险的,倒不是政治风险,而是道德风险,因为对方万一做了什么不合适的事情,举荐的人虽说不至于同罪,却要担上一个识人不明的名头,之后呢,想要举荐自家的子侄,那可就有些困难了!

不管怎么说,朝堂上清理过一番之后,风气为之一清,刘彻呢也舒心了不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