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124(2 / 2)

不过这事康熙心里头已经有了一些想法,因此,等着下面吵得不可开交,眼看着都快要上演全武行了,这才干咳了两声,然后将自个的决定说了,这事交给几个皇子负责,由他们在大臣中挑选合适的人,然后叫下面的地方官员推荐当地的名医,进献医书,轮流进京,若是出现什么争端,大家可以坐在一块儿辩证嘛!

康熙都将解决办法说出来了,下面的大臣还有什么好说的,只能山呼吾皇圣明了!

康熙点中的皇子就是胤祉,胤禛,胤祺,还有胤祐四个人,胤禛虽说是觉得这事与自个所想有些偏差,不过总算自己捞到了一部分好处,他手头的事情也可以转交给胤禩,不用继续盯着盖房子了!

而另外三个呢,就是喜出望外了,这种事情,就是白白送上来刷声望,刷名声的啊!他们是皇子,有的地方就没多少需要顾忌的。比起明朝的皇子,清朝的皇子其实要自由得多。这个世界的明朝,太子的一举一动是要被放在放大镜下面挑剔的,其他的皇子,那些大臣甚至连教他们进学读书都不愿意,一个个就是当猪养了!而清朝的皇子呢,从小教育比较严格,哪怕到了后期了,教的东西都开始落后了,但是该学的还是要学的。成年之后呢,只要不是太拿不出手,或者就是干脆已经被皇帝厌弃,都能够得到一定的锻炼机会。

康熙自个当初就是年纪不大就当了皇帝,所以,他也乐意早早地就锻炼自个的儿子,十几岁就入朝是正常操作,就算是没差事给你干,你在那里听着也不是什么坏事,朝堂这么大,不缺一个皇子站的地儿。

康熙选的几个皇子呢,起码这个时候还没有明确站队,这也是康熙的初衷,很多时候,许多事情之所以办不成,不是因为这事难办,而是因为党争,大家互相拖后腿,我干不成,你也别想干好,然后这事也就黄了,或者是最终草草收场。

等到散朝之后,康熙又将几个儿子叫过去,耳提面命一番,表示你们想要提拔自个的门人奴才没问题,但是,朝堂上什么索额图一党,明珠一党的人都别选了,选一些能做事的,哪边都不沾的,这事耗费的人力物力不小,所以这事你们要是办不好,以后的事情那也别提了。

康熙话都说到这个份上来,几个皇子又不是什么傻瓜,哪怕是一向不怎么吭声的胤祐也发了狠,自个这辈子大概也就是这么一两次的机会了,所以,这事干不成,自个也就是个被人遗忘的命了!

康熙定了基调,兄弟几个凑一块商议了一番,哪怕一向是透明人的胤祐也提出几个主意。康熙不想让胤禛太显眼,因此之前将事情提出来的时候,并没有说这是胤禛首倡的,所以,胤禛这会儿也不提,干脆在一边将需要做的事情都根据轻重缓急,列出了一个表格,这也是他跟着舒云学的,然后就可以根据表格将任务分派下去。

兄弟四个按照表格,估量了一下自个手底下有哪些人,有些什么能力,然后就各自分派了任务,准备回去将事情筹备起来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