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祖屋魅影(一)(1 / 2)

“双牌乡,来源是这里有两座牌坊,一座在落星村,是周家的。一座在甜井村,是我们明家的。”

吃完晚饭,轮流洗过澡,大家坐在客厅里,围坐在明生孝身边,听他摆闲话摊子,讲老故事。

两盏煤油灯,照不亮整个客厅。

刘轻霞坐在餐桌前,跟前摆着一个不大的圆簸箕,里面堆满了花生、瓜子以及晚上刚炒的黄豆,嘴巴嚼得嘎嘎响。

石琳坐在她旁边,双手支在桌面上,合撑着下巴,听得最出神。

油灯晃动的亮光,在她的侧脸照出一圈橘黄色的光晕来。

看不出来,这个小妮子还可以啊。

明易之瞄了她一眼。

自家老屋这么简陋的条件,她一个杭城大城市里来的小仙女,条件优渥,养尊处优,居然没有丝毫的嫌弃,泰然处之。

现在的小仙女,跟二三十年后的小仙女,难道不是一个物种?

刘鸷腾躺在外公的那张躺椅上,掏出一个收音机,贴在耳朵边上,来回地调频道。

明生孝坐在桌子对面讲故事。

铜嘴旱烟杆拿起来,在手里转了几圈,又放回旁边的桌子上。没一会又不由自主地拿起来,来回地转,然后又放回桌子上。

“牌坊,我在书里看到过,是贞节牌坊吗?”石琳好奇地问道。

刘轻霞吐出瓜子皮,手指头戳了戳她的胳膊,“不要乱说,是进士牌坊,跟贞节牌坊不一样。”

石琳吐了吐舌头,“进士啊,了不起,一个乡居然有两家中进士,厉害。明爷爷,对不起,我不知道。”

明生孝笑了笑,不以为然地摆了摆手。

“明爷爷,牌坊还在吗?”石琳又问道。

“早就不在了。我们家那座,民国初年就被雷劈倒了。周家那座,抗战时被小鬼子的飞机炸弹给炸没了。”

“明爷爷,你继续给我们讲讲进士的故事吧。”石琳继续问道。

“是啊,是啊,我们家连个秀才都没出过。明爷爷,给我们讲讲,让我们也沾点文气。”轻霞咔咔地嚼着黄豆。

“我爷爷的爷爷,考了十几年,三十多岁中进士,后来做到了岭南藩台。”

“藩台?什么官?”石琳和刘轻霞异口同声地问道。

“布政使,类似现在的高官。”明易之在一旁解释道。

“哦,”石琳和刘轻霞不约而同点点头。

“老祖宗修了这座祖屋。后来洋人打到广城,他守城不利,被免职回乡,没两年就病死了。我爷爷的爸爸,还有我爷爷,都只考中了秀才。

到我爸爸那一辈,成了普通老百姓,守着这座老屋,几十亩水田过日子。我呢,从小顽劣,天天被私塾老先生打手心。十几岁那年,发了狠心,要把私塾点把火烧掉算了。”

啊!

石琳和刘轻霞都被吓住了,明爷爷,想不到你也曾经是个问题少年。

“点着了吗?”刘轻霞问道,脸上洋溢着跃跃欲试。

“哈哈,没有烧,被先生抢先一步赶出来。后来被送去县里上学,依旧学不进去,有天看到县里在招兵,我一咬牙一跺脚,换了个名字,跑去报名,扛枪吃皇粮。”

“明爷爷你打过小鬼子?”刘轻霞好奇地问道。

“嗯,打过几仗,后来在恒阳受了伤,就被遣回来了。”

“然后呢?”

“然后就在乡里浪荡,继续败家,经过我爹和我的努力,终于在民国三十七年前,把家产都败光了,连这座祖屋也卖了。”

“这座祖屋也卖了?”石琳非常不解。

“卖了,卖给张家桥的张大脑袋。一个烟土贩子,垂涎我家祖屋几十年了。”

“祖屋都卖掉,那你会不会很难过?”石琳小心翼翼地问道。

“难过?有什么好难过的。要是我还守着这座祖屋,那年被阵压的可能就是我,而不是张大脑袋了。”

明生孝意味深长地说道。

石琳满是不解,目光扫向众人,期盼有人解答。

明生孝没有回答。

明易之也没有出声。

刘轻霞揣测出些什么,但没有解释。

刘鸷腾还在那里捣鼓那部收音机。

石琳等了一会,没有等到回答,便转到另一个话题:“明爷爷,那你怎么又住回到这间祖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