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财宝藏在这里!(1 / 2)

最外面洞室,外兼庙门,用木条搭了扇门框,顶上挂着一块匾—“显灵庙”,落款是“清净山人书”。

里面靠洞壁处搭了一个台子,上面摆着一尊龙王像。

十来岁孩童大小,披红挂彩,戴着一顶冕冠。仔细一看,冕冠就是一块木板刷红漆,挂着几串塑料珠子。

刘鸷腾凑上前去,围着神像上下左右看了又看,忍不住嘀咕道:“这是龙王还是狗王?”

明易之轻轻踢了他一脚,“少说话,让看庙的老头老太太听到了,直接把你从这里丢下去。”

通过挑台走到中间洞室里,里面垒砌着一个长方台,外面摆着一尊观音像,真人大小。

穿着白色衫裙,戴着头冠,左手托着净水瓶,右手拈指,慈眉善目,很像电视剧《西游记》里的那位观音。

里面是一尊太上老君像,也是真人大小,穿着一身黄色道袍,双手笼在袖子里,摆在腹前。

看着也眼熟,嗯,跟《西游记》电视剧里那位太上老君有五六分像。

最里面的洞室里,摆着一尊真人大小的古代武将像,身披铠甲,头戴铁盔,右手持铁鞭,左手捏剑指,怒目圆睁,威风凛凛。

“这位是谁啊?刘鸷腾好奇地问道。

“姜王,可能跟姜子牙有关,辟邪镇恶的神将。”明易之答道。

“龙王,观音,太上老君,又来一位姜王,搞得我好乱啊!刘鸷腾忍不住吐槽。

石琳也觉得不可思议:“龙王属于神道,观音属于佛教,太上老君属于道教,姜王又是神化的历史人物,这家寺庙的宗教信仰好混乱啊。”

“这家寺庙叫显灵庙,明摆着谁显灵就供奉谁。我们老百姓的宗教信仰很朴实的,谁管用就信谁。”

明易之的话让大家都笑了。

转了一圈,大家站在挑台上,一眼看去,从北到南,是半个大潭村,石塔村,甜井村和半个光明村,三四千亩良田,高低不一,还算平坦地布在小清河两岸。

黄色的稻田,绿色的竹林,赭色的山丘,茶色的池塘,恍如一幅国画。

六个院子以山丘和池塘为中心,混居其中。

“学生伢子要多拜拜菩萨,菩萨能保佑你们考上大学的。”

一位老婆婆,弯着腰给神像上香,添灯油,换香烛,嘴里叨叨的。

“这里的神仙什么都管?刘鸷腾好奇地问道。

“当然是什么都管,什么都灵。升官发财,生子诞孙,治病去灾,考试升学,他们都管得,我们庙里的菩萨很灵的。

龙王菩萨,观音菩萨,三清菩萨,姜王菩萨,各管各的,什么都能管。”老婆婆继续叨叨。

“告诉你们,我们庙里的菩萨,远近闻名,南港和星加坡回来的华侨,都要来我们这里烧柱香。”

明易之观察着这座不大的庙。

十几年后的那个新闻采访,自己只看了后半截。

那家伙说是在这里找到的宝贝,什么宝贝,不知道,只是说这件宝贝价值一百万。

什么位置找到的,也没说。

从他兴奋的言辞推测,他是非常巧合地找到了那件宝藏,没有动用锄头铁锹等工具。

他想动也动不了。

十几年后,这里的香火更旺了,还成一处风景点。

换过一茬的看庙老头老太太,不会允许他扛着锄头,抡着铁锹来挖。多半是伸手可及,随手拿到的地方,被他给撞上了。

宝藏也不会很大,随身就能带出去。

你扛个大箱子,那几个老头老太太也不会让你走。

在哪里呢?

这座庙,F4时期被全拆了,现在所见的,几乎是重新修建的。

宝藏藏在某个地方,恰好躲过这一劫,默默等了几十年,等到了有缘人。

把几个条件综合起来,用排除法,这座庙里能藏财宝的地方就不多了。

明易之到处打量着。

庙顶上是一匹又一匹的红布,上面写着“有求必应”等字,从横木杆上垂下来,如同一面又一面,写着“华佗再世”的锦旗。

作用都差不多!

后面、左右都是洞壁,全天然的,几乎没有人工开凿的痕迹。

在三个洞室转了一圈,明易之默默地圈定了六个位置。这里他太熟了,哪里能藏东西,心里有数。

瞥了一眼,刘轻霞和石琳站在挑台上,对着远处的风景指指点点。

刘鸷腾在最外面的洞室里,孜孜不倦地想搞清楚那尊神像到底是龙王还是狗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