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荒村夺宝24(1 / 1)

回到招待所已经快到中午,我们在招待所吃完中午饭就各自回房间休息了。

下午两点多钟,房间的门又如约地震天响,这时我已经起床了,不用说又是李白!于是没好气地喊了句,滚进来!我以为是李白在作妖,可是这次我错了,除了李白以外乌木柳烟还有王馆长都站在门口,这回轮到我手忙脚乱了,因为有王馆长在,我不好太随意。一通客气之后,王馆长就说明了来意。原来,我们的详细资料王馆长已经在网上有所了解,也知道我们都是各个方面的专家,特别是乌木,还是知名的故宫文物专家,王馆长说,提到故宫我感到很亲切,说起来我的爷爷还是第一代的故宫人,王馆长说到这里我们都很诧异,你们家和故宫有关系?王馆长点点头,今天来是私事,说完,王馆长拿出一个小锦盒,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一枚金闪闪的方孔钱,王馆长说我想让各位专家看看,这是什么钱?是什么年代的?是什么用途?感觉到王馆长一脸肃穆,我觉得应该是非同寻常!拿起这枚铜钱,柳烟,李白和乌木也围了过来,只见这枚铜钱,遍体金黄,方孔的上下左右各有一个字“红,洪,宏,虹”,背面则是一个字“胜”,这枚钱制作极为精良,是黄铜的,看样子有一定的年份,但是保存相当好,包浆很厚,手感温润像玉一样。我忙问这是哪来的?王馆长说这是我爷爷留下来的,李白一脸狐疑,这是你爷爷的?这枚钱不说别的就单说收藏,价格也很高!王馆长高兴地说,真太好了,李老师认识这枚钱,李白说我关心的是这枚钱的来历,王馆长叹了口气说,说到这枚钱还牵扯到一件惊天的大案!还要从故宫南迁文物的事情说起。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抗日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国民政府为了防止国宝流失,决定把故宫的藏宝分两个路线,分几次几批把故宫的宝物装箱运到抗战的大后方,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这些事各位老师应该很了解,我就不仔细说了,我要说的是我爷爷到死都想不明白的事情,还请各位老师帮忙能不能解开这个谜团!李白一听,眨巴着小眼睛凑了过来说,别急,你说说看,我不禁有气!什么呀,你就答应了!便开玩笑的口吻说,只要不是盗墓的事我们都可以研究一下,王馆长瞅了一眼李白,显然他已经了解李白当过盗墓贼的经历,李白脸一红说,那倒是,我们对解开一些谜题还是有经验的。王馆长接着说道,这件事还真跟宝物有关!乌木接着问,是故宫的文物吗?王馆长点头说是。我的爷爷叫王宪,乌木轻声地喔了一声,显然是知道这个人。我们则从来没有听过这个人。就这样,王馆长静静地用平缓的语言和我们讲述他爷爷一段几十年前的经历。

事情是这样的,故宫南迁的时候王宪还是个三十多岁年富力强的青年人,由于他为人正直,还有很高的学识,因此被选定为一个南迁小组的负责人,就在1933年七月的某一天,王宪和十一名同事押运一批130箱的故宫文物从BJ出发,据王宪后来说,这是整个文物南迁工作中最后的一小批文物,也就是文物南迁剩下的扫底工作,押运这些数量的文物在故宫南迁整个活动中绝对是个小规模的,这130箱文物都是故宫杂项,说实话不会太被重视,东西也不太重要,因此才由这十多个年轻人来负责,大批的南迁都有军警护送,押运的人员也多,而这批文物实在是不值当派军警,为了减少影响,他们选择晚上离开BJ,两辆卡车,一辆卡车上六个人,车上的箱子都是经过了伪装,外人一看以为是哪个纱厂的纱包,一切都是保密的,谁也不知道内情,在夜色的掩护下,两辆卡车出了神武门,一路畅通无阻地离开了北京,故宫在前一个月就制定好方案路线,因此沿途的军警也会接到通知,故宫南迁已经持续近半年的时间,内部人一听是特别任务,就不会问押运的是什么,按着方案,他们要把这些文物押运到离京近八百多公里的一座大山里,这山上有一座寺庙,足可以容纳这些文物。运货方和接货方也是经过反复的电话电报沟通,由于量小,这批文物的路程不像其他文物一样遥远,可以说是万无一失。王宪经过仔细的思考决定白天休息晚上行动,每天晚上走七八十公里,这样十多天的光景就能到达。沿途很顺利。在路上走到第七天,看路程还有两三天的光景就要到达目的地了,大家都很放松,这几天由于是晚上赶路,大家都觉得很辛苦,于是今天就改成白天赶路,将近傍晚,王宪带着两辆车来到了一个小村,就在村口第二辆车却爆胎了,而且是三只胎都瘪了,几天以来,王宪他们带的备胎都用完了,这让他们左右为难,这时王宪注意到在村口有一所学校,四周是土质的围墙,在围墙的里面有一伙大约二三十人正围着一个三十多岁的青年人讲着什么,王宪仔细听,居然是一些不当亡国奴的进步理论,而且说得慷慨激昂,那些百姓也是群情激奋!这让王宪对青年人很有好感,王宪和队友们感叹,如果全国民众都能像这里百姓的觉悟,我们的民族就有希望!连王宪他们都听得入了神,这青年人的演讲很有煽动力,王宪他们简直要忘了车已经坏了的事!这时,听到汽车声,年轻人停止了演讲和村民都围了过来,村民把这汽车当成新鲜玩意品头论足,当问到有没有能修车的地方时都摇头,演讲的青年人说离这里六十多公里的镇上好像有修车的地方!一听是这样,王宪决定三个人带第一辆车拉着轮胎去镇上补,但还有一个问题,车上有文物不能随便卸下来!没有地方存放!况且这辆车去镇上一去一回就要一天多的时间,总不能把文物装在车上到处乱跑!这时演讲的青年人像是见过世面,自我介绍说,我是这个村小学的校长,你们有什么困难吗?王宪忙说,我们是纱厂的运货车,老板着急要货,你看不成想,车坏在这里了,王宪简单地把打算说了,青年人说都是在这乱世讨生活,都不容易,没处卸货不是问题,正好是学生放暑假,我们的校舍可以用!而且都有锁很方便!老百姓也帮腔说,都是出门在外的,林校长说的对,王宪也觉得这个方案也是最稳妥的,就领着两个人看了一下校舍,虽然是茅草房,但是门锁齐全。倒也很安全,这个青年人自我介绍说他叫林峰,是学校的校长也是唯一的老师,这事他就能做主。本来王宪对这个青年人就有好感,况且人家也是一片好心,还有,现在是雨季,这货物也确实淋不得雨,于是王宪决定把所有的文物都存放在校舍,并说我们可以给费用,林校长拒绝了,说能遇见也是缘分要啥钱!另外还热心地和这些老百姓说,大家帮忙卸货,本来王宪是不想让村民接触文物的,但是一考虑早把文物卸下来,车早点走早点回也是好事,所有的文物都已经伪装成纱包的模样,一般人是看不破的,想到这里王宪同意了,就这样在村民七手八脚的帮助下,两辆车的文物都卸了下来,点验完数量锁上门。晚上所有人员也可以在挨着的校舍休息,忙活了两个多小时,已经是傍晚时分,看到村民帮着搬货累得汗流浃背,王宪实在过意不去,就把车里的腊肉腊肠等吃食拿了很多,把课桌搬出来排成一排,请村民吃,林校长让村民每人回家拿一道菜,他还拿了一大桶酒,王宪想反正今天也走不了,大家这些天也挺累的,不妨也算休整一下,有这样的想法就彻底放松了,大家一开始聊天再后来载歌载舞!真是酒酣耳热!从白天一直喝到天黑,大家又点起了篝火,围着篝火唱着歌,真是热闹!不觉把一大桶的白酒都喝光了!王宪隐约记得林峰还让老百姓给他们拿来铺盖,总之,他们喝到很晚才休息,都喝成这样了,王宪也没忘了再看看放文物的校舍锁好没有,仔细检查一番,又安排几个年轻人一小时一班岗,看守放文物的这间校舍,安排完他才迷迷糊糊地睡去。第二天,王宪醒来的时候已经快中午了,自己躺在合并的课桌上,身下还铺着厚被,他不觉一惊,一个骨碌爬了起来,头皮有些发麻,第一反应就是文物咋样?他冲出校舍,只见两个值岗的年轻人倚着墙在呼呼大睡,操场边桌子上杯盘狼藉,放文物校舍的门端端正正地锁着,他紧张的心才放了下来。王宪叫醒两个年轻人说都白天了,不用太紧张,回校舍睡一会儿吧,就在这时,其他人听到动静也跟了出来。王宪和他们还在回味和议论昨天这些热心村民。快到中午的时候,有人说车也快回来了吧,这走一夜了,这时王宪感觉到,这个村子除了呼呼的树叶响声简直是一点声响都没有,乡村里应该有的鸡叫狗吠都没有,林峰这些人还没起来?临近中午,天也热了起来,王宪和队员们都进了校舍,大家七嘴八舌地闲谈,渐渐地就到了下午,大家已经饥肠辘辘了,林峰他们仍没有露面,昨天晚上也没剩啥吃的,还得找一下林峰他们,想到这里王宪就踱出学校,这学校在村边,王宪顺着土路往村里走,他看见家家基本上大门紧锁,他走进了一户人家,发现房门是锁的,一切都静悄悄的,王宪又往里走了几户也是这样,他觉得奇怪,人都哪里去了?天太热了,又累又饿,王宪也不想走了,心想还是回学校等林峰他们吧,他一定会来送吃的!就这样回到学校,要进校门的时候王宪觉得少了点什么?又会头一瞅,那个坏掉的卡车呢?王宪忙招呼大家,只见土路上就剩下两道车辙印!卡车不翼而飞了!王宪清楚地记得,昨天卡车坏掉后另一辆车去补胎,一个司机带着两个人,所有人都愣了!这是怎么回事?王宪又快步走进学校,放文物的校舍门锁还是整整齐齐的,王宪心想,不好,这是谁把汽车偷走了,他很懊恼,盘算着那辆车回来后文物就要放在一个车上了,那人咋办?好像有点装不下啊!真是愁人,后悔不迭,昨晚上太过放松了,这时候也不饿了,没有心思了,就盼着另一辆车早点回来。都到这个点了,林峰等人仍然没见踪影。接近黄昏的时候另一辆车回来了,三个人下车后说,之所以这么晚才回来,是临近的镇上虽然有修车的,但就是没有会补轮胎的,走了近二百公里才找到一家,车上备用油桶的油都用了,好在就要到目的地了,王宪向他们简单第说了一下昨天的情况和卡车被偷的事,他们也觉得不可思议,是谁偷的啊,咋弄走的?所有人都想不出头绪,自认倒霉把!车上有点吃的,王宪这些人抓紧时间吃点东西,林峰他们也不用等了,一定是昨天晚上喝酒的时候说错话得罪他们了!收拾停当之后,王宪他们准备装车,今天要走夜路!王宪边盘算边打开校舍的门,一瞬间人就呆住了!所有人都围上来,大声惊呼!这间校舍空空如也!所有的文物都不见了!仔细一看,后墙是一扇大门,和墙的颜色布置的一模一样,当时看的时候哪里会想到墙上还会开一扇门!王宪吓得腿都软了,忙让所有人到村里找人!不长时间人都回来了,结果是村里一个人也没有!是个空村!王宪他们简直不敢相信,如堕云雾!就在校舍的地上王宪捡到了一枚方孔钱!王馆长说到这里,瞅着大家说,请各位老师给看看!李白拿过这枚钱,仔细端详一番说,看情形王宪是遇到了极高明的骗术,江湖上有几大骗术,按门派分别是“蜂,麻,燕,雀”,所谓蜂就是团伙作局,互相帮衬,互相呼应,让当事人信以为真达到骗的目的,所谓麻就是单枪匹马一个人来完成骗术,所谓燕实际上就是用美色来迷惑人达到目的,所谓雀一般都是僧道之类,以算命破灾吓唬人来完成骗术,从王宪的遭遇看,他们遇到了的是“蜂”门一类的骗术,这蜂门首先利用的是信任和不设防,然后团伙相互配合,用固定的剧本和话术,前提是他们对王宪的行踪和习惯应该非常掌握,人家把时间和地点卡的非常精准!那个校舍已经提前被改建了,至于村里为什么没有人?最大的可能这本来就是一个荒无人迹的空村,让这伙骗子加以利用了!取得信任后,乘着他们酒醉,用那辆坏车把文物装走,乌木问,那辆坏车怎么运啊?李白笑着说,既然是做局,那一定是在村口放什么东西让车胎爆了,实际上人家的新车胎早就准备好了,这边王宪他们一睡觉,人家马上就把车胎装上,打开后门装上文物溜之大吉!真是极精致的做局!拿捏的刚刚好,做得天衣无缝!很厉害!别说是一群读书人,就是一些老江湖也容易中招!李白接着说,看这方孔钱倒挺有意思!这枚方孔钱实际上是洪门的信物钱,目前我们发现的有七种,现在王宪手里的是辈分较高的香主信物,这不但是身份的象征,也是权力!因此都会随身带着,像“红英通宝”则是一般普通的帮会成员,其他的什么副香主,执法管事等等都有专门形制的信物钱,我记不太清楚了。乌木又问到那香主有多大?李白说,洪门对外有八门,其中香主就是一门,地位已经是很高了。李白若有所思自言自语地说,难道是洪门劫了这批文物?乌木摇摇头说,看这批文物的批次和时间,和现有的资料记载,这就应该是东乡丸事件中那批故宫南迁的文物!说实话,要说这伙用江湖骗术的人是日本鬼子,我真的难以相信!如果是洪门的人劫走了,那为什么又到了日本的东乡丸船上?柳烟说,这确实是个问题!很明显,劫走文物的这伙人对这批文物的运输很了解,押运文物的两辆车行止人家了如指掌。王馆长说,我爷爷到死也不明白这批文物到底是谁劫走了!后来我爷爷就和大家说,不愿意回BJ的就自讨方便吧!大家明白就是回到BJ也不会有好果子吃!这兵荒马乱的,没有必要再纠缠了!就这样爷爷带着四个人回到BJ!当然被关了起来,由于是战乱,最后也就不了了之。解放后我爷爷回到老家,这件事成了他的心病,家里人谁也不敢提这件事,这枚铜钱是爷爷临终的前几天交给我的,并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详细地跟我说了,嘱咐我,有机会一定要查明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