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魁星阁里的发现23(1 / 1)

我和李白聊完就下楼吃早餐去了,李白则是又回到房间洗漱,在他一个人下楼吃早餐的时候,柳烟和乌木看到了他,李白迫不及待地把早晨和我碰头的所有情况都告诉他们俩了。柳烟和乌木都很兴奋,这毕竟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他们三个人吃完饭都到我的房间里,我看柳烟和乌木的神态就知道李白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他们了。我正好也要听听他们的意见,柳烟说,看来叶家堡和八阵图的秘密还有很多,特别是八阵图里是否有宝藏?明朝的兵日本兵都陷在里面到底是什么原因,真是八阵图的神秘力量吗?李白小声嘟囔着说,咱们再进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吗?乌木反驳道你什么也没准备敢进去吗?正当我们争论的时候传来了有节奏的敲门声,李白打开房门就大声说哎呀,欢迎欢迎,这语调很是浮夸,原来是王馆长来了,王馆长客气地说,这么早打扰各位老师了,他简单地说明来意,原来,南山的后山发现了唐代的鱼符之后就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考古评价,按着封县县志的记载,这个县始建于明朝的洪武初年,如果可以通过考古的发掘,还能再继续出土唐代的文物,那就说明这个县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建制了,可以把建县的历史再往前推几个朝代,那意义可就非凡了!听到这里,我和柳烟交换了一下眼神,我们对封县发现的鱼符确实也是很感兴趣的,李白大声说,可以,我们可以把其他工作任务往后排一下,这是李白明确表示快点答应,李白心里一定想着后山的七星镇魂大阵!他想一探究竟!我们几个的想法虽然不尽相同,但是都认为在封县确实有留下来的理由。就这样我们同意了王馆长的请求,王馆长非常高兴地说,几位老师的住宿和餐饮我和县长已经汇报了,县长的意思是能不能到县招待所住,这样也好接待,李白又一次自作主张地表态同意了,就这样我们搬进了县招待所,条件当然要比宾馆好的多,简单安顿一下,我们就随王馆长来到了封县博物馆。再次进入南山公园,感觉和上次不尽一样,可能是上午的原因,人还不少,但大部分像晨练刚结束的样子,有的人还穿着太极服,手里拿着太极剑。我们过了公园的小桥,右手边就是博物馆,左手边在松树的掩映下,露出一个飞檐,隐隐还能听到檐铎在晨风中发出的清脆响声,昨天来的时候直接就被博物馆吸引过去了,根本就没发现这个古建!李白也注意到这个飞檐,就问王馆长那个建筑是什么?王馆长说这是封县魁星阁,乌木叹道,这个小县城很讲究啊,这是一地的文脉所系!怎么没听说有什么文化名人啊?倒是听说出了两位将军!王馆长说吴教授对我们县很了解,但是您还不知道我们县的文人也同样很出名的,我们不妨现在就到魁星阁看看。我们确实很好奇,这么小的一个县城竟然有一座魁星阁,足见这个县城历史底蕴丰厚!就这样向左一拐,就看到一个院落,青砖铺地,在几株参天的古松掩映下,一座气派恢宏的楼宇展现在眼前。只见这座楼雕梁画栋,是歇山重庑多檐风格,面廓五个开间,一块黑底泥金的匾额,用行书写着“魁星阁”三个字,显得庄重大气,两旁是一幅楹联,上联是“魁斗光耀三千丈”,下联是“青云直摇九万重”。由于是早晨,这里显得很静谧,在檐铎和鸟鸣的背景下显得格外的清幽。我感觉不单单是这里,整个南山公园都是这样的,让人感到很安静,似乎这就是万丈红尘中的一方净土。进了正殿,只见一尊魁星怒目圆睁,右手持笔,左手持斗,右脚金鸡独立踏着金鳌,左脚后扬做踢的动作。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按着古代的说法,有魁星阁的地方就是这个地方的文脉所在!乌木悄声说,这完全是明代的风格,神像也是典型的明代造像,看建筑的外观也是明代的,王馆长激动地说,真是专家级的,一眼就断出了年代,这座魁星阁建于明代永乐年间,距今已经有八百多年了,由于历代对魁星阁的保护,所以才有现在的样子。李白眨巴着小眼睛,晃着肥胖的身躯说,乌教授对魁星阁有什么了解,乌木笑着说我是做学问的,民间的神祗有哪个是真实的,倒是李白你,乌木以少有的坏笑和恶作剧的神态说,你的专业就是这些高深的学问,还是你说吧,李白笑着说那我就卖弄一下,他用手做了一个浮夸的动作,说到魁星阁还得说一下魁星,传说古代有一位书生,考上了状元,但是在上殿面君的时候,由于面目丑陋,被皇帝轰出了金殿,他含恨投东海自尽,玉皇大帝知道后很是惋惜,命鳌鱼救了他,并赐他朱笔一支,敕封他为魁星,负责人间的文运,由于他受了委屈,因此“屈曲相钧”,有文曲星之意,每年的七月初七有些地方都有到魁星阁祭祀的风俗。李白说完王馆长竖起大拇指称赞道,李老师真是见多识广,这个魁星阁就在我们博物馆旁边我都不知道还有这些掌故,李白笑着说术业有专工,柳烟说,王馆长,李教授说的传说您可别当真!王馆长说,这也是学问啊。我们几个说笑了一会儿,王馆长把我们领到魁星阁大殿的右侧,这里是一座是石屏风,上写“魁星题名”几个魏碑体的大字,下面则是密密麻麻的的人名,乌木又是赞叹,这是学唐代的“雁塔题名”啊!王馆长点头说是,说这是从明朝一直到现在,本地的文化名人!乌木叹道,真的不少啊。王馆长一脸自豪。我们这里虽然是穷乡僻壤但也是文脉鼎盛之地!看名字大约有一二百位之多,这时柳烟轻轻地咦了一声,抬手一指一个名字,大家顺着方向一看,有个名字---朱龙之!李白大声说不能这样巧吧!柳烟说能在魁星阁题名就说明有功名或者是有很突出的成就,乌木说就像唐代的凌烟阁只挂功臣画像一样!王馆长听我们的议论很奇怪,忙问,各位是认识这里的人吗?柳烟摇摇头说,没有认识的,但是这里叫朱龙之的人我们听说过!王馆长说,朱龙之吗?他可是我们这的名人啊!听到这里我们心里一惊,按着小林正一郎日志中的记载,朱龙之目不识丁,呆头呆脑!封县的这个朱龙之是叶家堡的朱龙之吗?如果是,那小林正一郎怎么说朱龙之没有文化?他是装的吗?那又为什么?这时李白回身问王馆长,博物馆有没有最早的封县县志,王馆长说当然有,版本还很多呢!显然,李白想在县志中查找和印证两地的朱龙之是否是同一个人!我们随同王馆长来到了博物馆,封县的博物馆虽然小但门类是齐全的,专门有古籍部,来到藏书处一看也是很可观的,通过检索马上就找到了几个版本的封县县志。我们四个分别拿了一个版本的封县县志,找了座位翻阅了起来,一开始王馆长显得有点意外,后来看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查阅资料,忙叫工作人员一人倒了杯水,就知趣地退出了阅览室,还嘱咐工作人员绝对不要打扰。我们几个安静地看了二十多分钟,柳烟轻声说我看完了,我就先说了,按照县志的记载,这个朱龙之二十年代是民国政府的教育次长,这时的李白正在拿手机翻看,不一会儿他递过来手机,只见手机的相册里有一幅黑白图片,上写着民国教育次长朱龙之,乌木啧啧赞叹,李白好快的身手啊,这么短的时间就拿到照片了,柳烟摇摇头说不是,然后对李白说,我想起来了,这是叶家堡超级四合院墙上的照片,看小林正一郎的日志时我就觉得这个名字在哪里见过,现在终于对上号了!柳烟接着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按着叶文的说法,朱家的人都是隐瞒朱姓的,为什么这个高官没有隐瞒呢?乌木把李白手机里的照片挨个翻了一遍,又拿着自己的手机搜索着什么,然后说,这是有规律的,你看,只要和军队或者要职沾边的,一律都隐瞒朱姓!反之像学者之类还有学术类的官员基本上都没有隐瞒,柳烟说,这样的隐瞒背后一定有故事。或许也有一定的政治目的!柳烟继续说,我看的这部封县县志是1943年版的,这里记载的朱龙之是封县名门望族朱家的大公子,他们家族世代簪缨,朱龙之少年的时候就出国到日本的早稻田大学留学,可能是因为这所大学的影响,他回国后就直接到民国政府任教育次长一职,可以说是少年成名,春风得意,可是在1930年朱龙之却回到封县隐居,县志里没有记载他是因为什么辞官回乡的,我们几个所看到的县志基本上都是这样记载的,这时乌木又手里拿着县志说,我这本里还有一篇朱龙之写的《虎钤经考》,挺有意思,一个文人居然考证起兵法来了。我知道这《虎钤经》是宋朝人写的一部兵书,虎就是虎符的意思,钤就是钥匙的意思,意思就是兵法的钥匙!而一个文人居然研究起兵法让后人看来也着实有意思。柳烟接过乌木手里的县志,认真地看起了这篇《虎钤经考》,柳烟看了好一会儿,连我都觉得奇怪,柳烟也迷上兵法了?李白不觉也站在柳烟身后看了起来,李白的认真劲简直让人感觉到不真实。又看了一会儿,柳烟把这本县志又递给了我,只见这页上写着“八宫第一百三十二,八宫之地,结阵立营必居一焉,师之屯,致西南坤宫也,坤之象-----。”文章很长,最后还有一幅图阳元宫四卦巽,艮,离,乾。阴元宫四卦震,兑,坎,坤。这篇文章最重要的是交代了八卦的各个方位的作用和怎样用兵,我们几个看到这篇文章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八阵图!柳烟摇摇头说,不单是这个问题,你看这里,只见上面有一个段落“先时叶公博众兵家之长,批阅坟典,重拾诸葛武侯之秘法,修阵法,布八阵图于梁河之阳-----”,这个叶公是谁?我们正谈论的时候王馆长进来了,他大概听到了我们的谈话,接话道,在明清时代我们封县叶姓也是大姓!你看的这本县志应该是他家的藏书!在建国前夕叶家后人把家里的一万多册藏书都捐给了政府,柳烟对王馆长说能否把这本县志借走,王馆长看了一下版本笑着说送给您了,柳老师。乌木拿过来一看也笑了,这是石板影印的,不仔细观察绝对看不破,王馆长说我们馆里这样的影印本很多,原件大部分都收藏起来了。我们忙说感谢之至,柳烟又问道,叶家为什么要把所有藏书都捐出来,王馆长说,听说当年整个叶姓的家族举家搬迁到了海外,就留一个仆人看叶家大院,后来这个仆人找到了当时的政府,拿出了一封书信,说是委托他把家族的所有藏书都捐给政府,后来他家变卖了祖宅,那个仆人也不知所踪了。我对柳烟说你怀疑这个叶公是---,柳烟点点头说,我认为应该是。李白和乌木异口同声地说靖宁侯叶升?王馆长愣了一下,但马上说,几位老师可以查阅一下叶家的藏书,我们馆的叶家藏书是单独造册的,我们几个一听大喜过望。就跟着王馆长来到一个单独的房间,只见门牌上写着“远澜堂藏书”,原来叶家的藏书楼叫远澜堂,王馆长介绍说,听老一辈说,收到这部分藏书我们也只是简单地登记造册,重要的典籍进行石板影印,这个房间多少年也无人问津,乌木又问封县的博物馆是民国时代建的?王馆长点点头说,是啊,据说是和故宫博物院同年建的,听到这里我们不由得肃然起敬!房间里布满了厚厚的灰尘,柳烟轻声说查一下家谱!由于是登记造册的,所以我们按照目录很快就找到了家谱,小心翼翼地打开布函,大约有二十多本,在第一本就找到了叶升的名字,但是仅仅是个名字,居然没有任何生平的记载,看最后一本可以看出这套家谱修订于清咸丰元年,这时李白在布函的一个破角处看到了一块宣纸的一角,似乎人为地封在里面,李白看了看,有些为难,要想拿出这个宣纸就势必要破坏书函,最后王馆长决定还是打开,好在李白对文物的各种修复还是很在行的,李白小心翼翼地拿出了宣纸,打开一看,我们一阵惊呼,展开的宣纸,上写叶公八阵图!只见上面清楚地记载着八阵图的全貌,阴阳两宫的图形,八门的具体位置,有了这个地图我们进入八阵图应该不是问题!李白用手机拍了张照片,然后让王馆长要来材料,一会儿就重新把地图封回书函。这是文物保护的规矩,这套书虽然是清代的,但是也算文物!王馆长赞叹,李老师好手艺!我们都很激动!可以说我们留在封县收获是巨大的!

办完我们的事,该办王馆长的事了,于是我们来到了后山,也就是我们昨天来过的区域。乌木边走边对王馆长说,我们不是专门做考古评价的,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我们可以帮你们县看看,有没有价值做考古方面的评价,如果有必要我们可以帮忙联系BJ的专家过来,王馆长说真是感激不尽!还说刚才他们的主管县长来电话了,晚上要请各位老师吃饭,我忙说不必了,晚上我们还有其他任务,真的没有时间,说实在的我真不愿意和这些官僚打交道,说话办事都累!我直接回绝,省的李白这家伙答应这个招待,他可是越热闹越好,我们三个可受不了。我们不知不觉来到了后山。按照李白的意思,别的地方不需要去,就看出土唐代鱼符和发现七星镇魂阵的这片林间的空地!李白来到空地的中央,看了看我们的脚下说,我们大家的脚下就是坟,他看我们发愣就说,你们看不出来但是我能看出来,这里的土的颜色在你们看来没有异样,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差别很大,每座墓虽然没有坟头,但是可以看出轮廓,说完李白开始用手指点着,查着数,我们大家静静地等他数完,李白说这里有二十一座坟,王馆长不解地说,我在封县也有十多年了,这个地方一直是空地啊,没见有坟头!李白说,这就是诡异的地方,这里是用井葬的方式葬的,也就是棺椁是竖着立着的,乌木问,为什么用井葬?李白说,一般是因为不是寿终正寝,就是老百姓所说的横死!另外按照风水的角度,这里就不应该埋坟,这是绝山,绝水,绝气,绝脉的四绝之地!如果是阴阳师看的风水,那只能说明这个阴阳师没安好心,另外,这么集中的安葬像是家族墓地,这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乌木说,我们发掘一下看看!李白笑了,你这学者比我们还野蛮,平白无故你挖人家的坟?王馆长点头说那倒是。李白和乌木又在附近的林子里查看了一番,对王馆长说,这里其他没有什么了!就请你们注意一下清明节或者是鬼节之类的有没有祭祀的,如果发现就询问一下,不论是啥时候都可以直接给我打电话!这时乌木冒出一句话,李白,咱们看看那个七星镇魂的石板,王馆长一愣,是啥?李白马上说乌木你说的是啥,我咋没听明白呢?说完向乌木使了个眼色,我们会意,也就不说了,王馆长感觉到这里有什么问题,但我们不说,他也就不好意思问了。回来的路上,李白说,这里的坟都是井葬的形制,况且还有七星镇魂阵,这说明后山这个地方很邪性!轻易是不可以动的。包括我都还没踏查清楚就更不能让外人知道,不能横生枝节!柳烟说,既然有了叶公八阵图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就可以再次进入八阵图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