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秀入学(2 / 2)

小叫花递上一些见师礼,对先生道:“舍妹顽劣成性,愚不知书,好在聪敏好学,希望能在这里接受先生教育,让她通晓礼法,承蒙先生不吝教诲。”先生听后,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笑道:“师者教书育人为主业,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先生安排小秀坐在靠窗的位置,那里光线充足,窗外是一株老槐树,绿叶婆娑,上有鸟儿欢歌,为这严肃的课堂增添了几分生机。小秀小心翼翼地取出小叫花买来的的笔墨纸砚,虽然简陋,却是她开启知识之旅的宝贵工具。

起初,小秀的学习并不顺利。她自幼懂事起便跟着哥哥沿街乞讨,未曾接触过正规的学问,许多字词都不认识,更别提那些深奥的诗词和典籍了。然而,她并未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求知的决心。她利用课余时间请教先生和同学,夜晚则在油灯下一遍遍抄写生字、背诵诗文,手指磨出了茧子,眼睛熬得通红,但她的脸上始终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先生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对小秀格外关照。他不仅耐心讲解知识,还时常讲述一些古代女子刻苦学习、自强不息的故事,特别说了亚圣孟三迁的故事,孟圣人虽是女子,却自强不息,成就千古文风,桃李遍天下,鼓励小秀要敢于挑战世俗偏见,像孟三迁一样做一名有学问、有担当的女子。小秀深受触动,更加坚定了认真读书的信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秀的学业有了显著的进步。她的字迹工整娟秀,诗词背诵如流,就连那些复杂的经史子集也开始有所领悟。她的勤奋和坚韧赢得了同学们的敬佩,也逐渐改变了他们对女孩子的固有看法。私塾里,男女学子共同探讨学问,互相激励,形成了一种和谐共进的学习氛围。

私塾之外,小秀的变化也引起了镇上人们的关注。他们看到这个曾经衣衫褴褛的女孩如今举止优雅,谈吐不凡,不禁对女子读书有了新的认识,有几人家把女儿也送来私塾读书。

就这样,小秀在私塾度过了一年时光,从一个无知少女成长为才情出众的女子,由启蒙班直接跳级到了作文班。她深知,这份转变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哥哥小叫花的付出,先生的悉心教诲,以及自己对知识的执着追求。这段经历让她深刻理解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更是开阔眼界、提升素养、塑造人格的过程。

然而现实生活总有一些不定因素,学子们渐渐得知了小秀的身份,曾经乃是沿街乞讨的小叫花,便有人开始疏远她,给她眼色看。

其中王员外对此尤为愤怒,他一直对夫子提倡的“有教无类”理念颇有微词,如今更无法接受夫子竟让一个小叫花进入了私塾。更令他难以忍受的是,自家视为掌上明珠的儿子,读了四五年私塾,竟然在学业上屡次败给一年学的小秀,这让他恶气难消。

这日,王员外唤来两个膀大腰圆的护院,密授一番,让他们守候在小秀回家的路上。夕阳西下,小秀捧着书袋,如常走在那条回家的巷子里。突然,前方两个身形魁梧的男子拦住了她的去路。

“你就是那个小叫花子?”其中一名护院粗声粗气地质问,眼中满是挑衅。

小秀愣了一下,但很快镇定下来,她轻轻放下书卷,毫无惧色抬头望着那两名大汉,礼貌地回答:“我是小秀,不知两位有何贵干?”

另一名护院嘿嘿冷笑:“没什么,有人想让你明白,私塾这种地方不是你这种身份的人该来的。从今以后,最好乖乖回家去。”

小秀听出了话中的威胁之意,但她并未惧怕,反而挺直了腰杆,眼神坚定地看着他们:“在私塾,以学识论高低,以品德定优劣。我出身如何,并不影响我在学业上的付出与收获。如果有人觉得我抢了他的风头,那我希望他能通过提升自己的学识来赢回尊严,而不是借他人之手来打压我,实在没有风度。”

两名护院显然没想到小秀会如此从容应对,一时语塞。他们面面相觑,又看了看周围逐渐聚集起来的围观人群,深知若是在此动手,恐会给王家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于是,他们只得悻悻地撂下几句狠话,转身离去。

这一幕被不远处听到动静出来观看的夫子看在眼里。他走上前,轻轻拍了拍小秀的肩膀,赞许道:“小秀,你做得很好。记住,无论遭遇何种困境,都要坚守本心,用知识与美德去回应那些试图贬低你的人,你今后务必小心,君子随正德立身,却也需防范小人。”

小秀挺起小小的胸脯,认真的看着夫子说道:“弟子谨遵夫子教诲!”

此时,天色渐晚,夕阳的余晖如同血一般染红了天边。昏暗的天空仿佛承载着即将爆发的不安,云层厚重而低沉,压抑得人喘不过气来。远处的风卷起了一阵阵细小的尘埃,仿佛是大地在颤抖,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周围的树木在风中摇曳,叶子在风中发出沙沙的声响,如同窃窃私语,传递着某种不安的信息。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以名状的肃杀气氛,使得原本宁静的傍晚带上了一丝诡异与沉重。

突然,一道闪电划破了天空,紧接着雷声隆隆,震撼人心。仿佛是大自然的怒吼,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不幸。人们不自主地加快了脚步,仿佛想要逃离这个充满了压抑与不祥之地。

街道上,行人匆匆,面色凝重。原本繁华的市集此刻也显得冷清而萧条,商贩们早早地收拾了摊位,不愿在这个风雨欲来的夜晚多做停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