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清除内患54(2 / 2)

有道是乱世出英雄。天下大乱之际,有点野心的人难免都会蠢蠢欲动,只要有人振臂一呼,马上即可汇聚成几万人的队伍。

在北方,打着保家卫国旗号,名正言顺进行割据的首领遍地皆是。在南方,借着各种理由进行割据的领袖人物也到处都有,其结果,当然就是盗匪遍地。

上述这些叛乱集团虽然人数众多,貌似声势浩大,也抢占了江南不少战略要地,但是他们互不服气,没有整合,各自为战,只是一盘散沙,一群乌合之众,很快便被朝廷逐一平定。

此后,纵横江淮的李成、曹成、张用、邵青、张荣,还有洞庭的杨幺等叛乱势力,来势更加凶猛,随便哪一支叛军的实力都不弱于朝廷军队。

李成、曹成、张用等都是朝廷招安的部队,比如张用被宗泽收编,接受宗泽的指挥。杜充接任后,刁难宗泽收编的民间组织,张用一怒之下离开了杜充。他与岳飞是同乡,曾经协助过岳飞和张俊,他多次投降官军,又多次背叛官军,反复无常。

这些叛军接受招安后,根本不允许朝廷改编他们的部队,而且还会借机扩大地盘和军队人数,只要一言不合,便又成叛贼。

高宗赵构这个皇帝当的真够憋屈,外有虎视眈眈的金人,内有一股股蜂拥而起的“盗贼”,搅得他不得安宁。

攘外必先安内,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内患不除,肚子里藏着个大闹天宫的孙猴子,时不时揪揪你的五脏六腑,谁个受得了呀?纵使铁扇公主有厉害无比的芭蕉扇,却敌不过躲在她肚子里的孙大圣,最终还不是老老实实听从孙悟空的摆布?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到处都是义军,到处都是流寇,高宗赵构怎么能坐得稳龙椅啊?后院绝对要安定,容不得有半点的火星,更不能像眼下这样烽烟四起,威及皇位。

历经几年无数人的流血牺牲,金人的进攻被有效的遏制住了,无论是此前完颜宗弼横扫东南的搜山捡海,还是完颜昌意图打通大运河南下的战术,金国最勇猛的两大鹰派将领都在攻宋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遭受到南宋军民的沉重打击,导致他们的计划流产,金人开始逐渐意识到武力灭宋有种种困难。

在此情况下,金人“以和议佐攻战,以僭逆诱叛党”的计划开始出台,即通过扶植僭逆及傀儡政权招降纳叛,用汉人来对抗汉人,通过和谈来消磨掉宋人的抗金意志,进而更好地为灭亡南宋政权这个总目标服务。

根据这一政策,金人改变了过去一味使用武力进攻,单一灭宋的手段,开始以和谈和招降纳叛、配合武力进攻的多种方式齐头并举,不过万变不离其宗,金人的目标还是要灭掉赵宋政权。在这种形势下,以刘豫为伪皇帝的伪齐傀儡政权开始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

金人灭宋政策的改变,使得南宋政权得以有了喘息之机,从而平定内乱,建立稳定的政权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这对于南宋方面来说固然是好机遇,但对金人来说确实错过了一次大好机会。若是金人再来一次更大规模的“搜山捡海”,赵宋政权极有可能垮台,高宗赵构极有可能去五谷城与家人团聚。

建炎四年七月,金太宗封刘豫为“大齐”皇帝,建都大名府,同年九月,刘豫正式受金帝册封称帝。伪齐政权建立,金兀术与完颜昌撤到黄河以北,将淮河以北防务交给新建立的伪齐军,宋金暂时形成不战不和的对峙局面。

国外风险暂时得以缓解,一直都存在的江南内乱上升成为主要矛盾,各地叛匪成为了赵构王朝的心腹大患,既威胁赵宋政权的稳定,同时也严重影响着江南老百姓的安宁和生命财产安全。

高宗赵构决心趁这个难得的大好机会清除内患,打扫干净庭院,力争做一个有作为的中兴皇帝。清理的手段当然还是老一套,围剿和招安两手并举。高宗赵构调齐各路人马,全面剿匪,一场大规模的残酷镇压反叛势力的战斗即将打响。

这次剿匪,高宗赵构派出了最强大的阵容,张俊、韩世忠、岳飞、刘光世号称南宋中兴四将,四大将其中的张俊、韩世忠和岳飞都接到了剿匪命令,可谓是精锐尽出。

绍兴元年(1131年)正月十五,奉命参加剿匪的岳家军从江阴赶到宜兴,与张俊会合,第一个打击对象便是游寇李成。

李成,字伯友,雄州归信人,弓箭手出身,以勇悍闻名。李成勇力绝伦,跟岳飞一样,能挽三百石弓。岳飞的兵器是沥泉枪,李成使双刀,每把刀七斤,虽然比一般人的刀重,但是跟岳云每只四十斤的铁锥枪相比,根本不值的一提。

宋微宗宣和初年,李成加入雄州乡巡弓手,负责维护地方治安,缉捕盗贼。

那时的李成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但是一若千金,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会做到,向来以处世果断和骁勇而远近闻名。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威望,李成当上了巡检。李成很懂得笼络人心,经常帮助手下士兵,鼓励他们好好干,士兵们都非常信赖他。

宣和末年,雄州知州和诜被贬,李成被新来的知州看中,幸运的当上归信县知县。宋朝的文官大多依靠科举考试入仕,像李成这样由普通士兵当上知县的真不多见,可谓是机缘巧合,瞎猫碰上了死耗子,李成家的祖坟冒了青烟。

金兵占领河北,入侵雄州,血腥屠杀民众,百姓流离失所,李成组织义军抗金。此时的李成还算得上是条好汉,每次与金军作战,他总是冲在最前头。吃饭让将士们先吃,士兵生病,亲自请医生给士兵看病,下雨跟士兵们一起淋雨。李成具备了名将的素质,他的所作所为深深感动了部众,将士们都甘愿为他去死,他的队伍日益壮大。

李成虽然彪悍能打,可是他的义军毕竟不是正规军,再强大也不是金军的对手,经历数次战斗,损失不小,不得不率部渡过黄河。李成上书朝廷,表示愿意带领兵众和数万百姓投归高宗赵构。高宗赵构虽然收留了李成,却没有重用他,李成很是郁闷,大有怀才不遇之感。

李成郁闷,高宗赵构也头大。高宗赵构总觉的,李成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就得到了这么多兵马,他的部队太过强大,能不能听自己的话真不好说。高宗赵构招来大臣商议,众大臣也觉的李成这个人能力与号召力都不一般,假如这支部队能抗金的话,还有利用价值,假如李成不听话,可能会祸害无穷。

高宗赵构思来想去,觉的不能让李成留在临安,以免临安再次沦为战场。朝廷决定任命李成为河北京东都大捉杀,让李成将所部分成三路,一路留在宿州,一路去应天府,一路去扬州。

“东都大捉杀”这个官职名气确实霸气,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啥大官,实际上就是维护治安的大捕头。高宗赵构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既要利用李成,又不能让他做大,以免尾大不掉,养虎为患。朝廷分拆李成部队的借口是由于连连战乱缺粮,一个地方的粮食不够李成的部队吃,只能分成三个地方供应。李成不是傻子,自然心知肚明,可是朝廷的命令他不好违抗,再说他也没有其他路可走,只得打掉了牙齿往肚子里咽,只是心有不甘罢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