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搜山捡海44(1 / 2)

张宪把话题拉了回来,说道:“大哥,还是说说我们要做的事吧,这回我们决心打一场大仗,以雪前耻。事不宜迟,咱们这就着手准备,明天一早进城。”

“张将军,去建康城的事就不劳你费心啦,大米我已经加工好了,等会儿就让管家去安排装车,咱们明天一早进城。”铁蛋大伯意犹未尽,说道,“你刚才不是要我说牛头山吗,我现在就详详细细的讲给你听。”

牛头山座落建康城南三十多里的江宁县城外,因为东西两座对峙的山峰形状像两只牛角,因而得名牛首山,民间百姓称它作牛头山。

牛头山北接翠屏,南连祖堂。牛头山其实它并不是一座山,实际上是由牛首山、祖堂山、将军山、东天幕岭、西天幕岭、隐龙山等大大小小数座群山组成,牛头山属宁镇丘陵西段三个分支的南支,高约二百多米。

牛首山虽然不高不大,然而它的名声却不小。晋建武元年(317年),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初建东晋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欲在正南门宣阳门(今中华门)外监理双阙,以示皇权至尊。丞相王导深知东晋草创,不宜大兴土木,于是请晋元帝乘兴出宣阳门,南眺牛首,两峰对峙,趁机劝喻元帝:“此天阙也,岂烦改作。”元帝欣然打消兴建双阙的念头,称牛首山为天阙山。

牛首山古木参天,没有人家,却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是佛教的文化圣地,历史悠久。佛教历来盛行,早在南朝刘宋孝武帝时期,高僧毗智在牛首山西峰南坡一个山洞住过,后来他在洞中“立地成佛,升天为仙”,因而这个洞被人称作毗智洞,也叫开佛洞,佛窟洞,因而牛首山一度亦称作仙窟山。南朝梁代司空徐度在牛首山建了第一座寺庙佛窟寺,唐代贞观十七年,法融禅师在幽栖寺北岩创立茅茨禅寺,授徒传法,创立牛头禅宗。牛首山“与西北之清凉、西南之峨眉并为圣道场地”,是最负盛名的三大佛教名山之一。因而素有“一座牛首山,半部南京史”之称。

建康城可不是平凡之地,这儿是颇有王者之气的七朝古都,这座看似不显眼的石头城,上演过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在峭立的江边石头山建城,设置金陵邑,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置秣陵县,212年吴国孙权迁都到此,在金陵邑的原址筑城,改名为石头城。同年孙权改秣陵为建业,西晋武帝司马炎又把它改回秣陵。

282年司马炎以秦淮河为界,河南面为秣陵,河北面为建邺。因为邺城是司马家的发迹地,设建邺意思是不忘根本。因晋愍帝叫司马邺,313年改建邺为建康。

317年,东晋王朝建都建康,此后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均在建康建都,建康由此被称为六朝古都。宋代先后称升州、江宁府、建康府,因此,建康又叫金陵、石头城、建业、建邺、升州、江宁等。

收复建康,切断金军后路,不仅能打破金兀术搜山捡海的美梦,粉碎金军活捉赵构的阴谋,而且能大大提升南宋军民战胜金军的信心。

这是金兀术搞的第二次搜山捡海,金兀术上回带着五千骑兵搞了第一次搜山捡海,因为没有渡船,过不了长江,只得暂时退兵。

赵构从扬州逃到杭州,升杭州为临安,设立行在,将临安作为南宋的陪都。已经当了副宰相的杜充和宰相吕颐浩都主张坚守长江防线,他们认为守住长江防线,是抑制金兵进攻的最佳策略,扼守长江防线自然也是高宗赵构的战略。

建炎三年三月,高宗赵构平定苗、刘兵变,重新坐回龙椅。闰八月,亲临建康,任命杜充率领十万军兵镇守建康。这十万大军是高宗赵构的行营精锐部队,岳飞也属他管辖。王燮作为支援部队,任命御前左军统制韩世忠为浙西制置使守润州,刘世光守太平和池州。

长江有马家渡和采石矶两个关键渡口,也是两处金兵需要经过的渡口,高宗赵构对这场大战十分重视,安排副宰相杜充亲自坐镇建康指挥。高宗赵构安排好了部队,派使臣杜时亮向金军呈送《致元帅书》,只在建康稍作停留,便返回临安。

作战外行而又刚愎自用的杜充全面退缩,将江北南宋守军全部撤至江南,客观上帮了金人大忙,为金兵打开建康城门扫清了障碍。南宋朝野早就有传言说杜充跟金人有勾结,杜充如此安排,无异于坐实了人们对他的猜测是对的。后来杜充带领三千人马投降金人,更加证实人们的传言不是空穴来风,全是实打实的干货,事实再次证明“无风不起浪”这句成语的正确性。

高宗赵构屈辱的书信并没有取得金人的怜悯,建炎三年秋,经过充分准备,金朝趁着南宋经历了苗、刘之变元气大伤之际,兵分多路,再次南侵。金兀术搜山捡海,亲自领兵直接进攻江南,直捣行在所在地临安,妄图一举灭亡南宋,占领南宋全部领土。

十一月初,金兀术占领江北和县,尔后沿长江北岸东进,与叛将李成合攻乌江,距离建康不足百里。

面对来势汹汹的金军,杜充一面上报朝廷《督师诣采石防守》,一面深居简出躲在中军大营,不做战斗准备,幻想凭借长江天险能阻止金军过江。岳飞苦口婆心苦劝再三,无奈杜充就是置之不理。

建炎三年十一月十六,有探马来报,跟随金兀术南下的叛军李成部队脱离金兵大队,而且疲惫不堪,战斗力不强。杜充刚刚被赵构委以副宰相重任,正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战绩给官家看,没想到,想瞌睡就有人送来枕头,真是上天开眼啦!杜充想吃掉李成这颗“软柿子”,当即派两万人马过江,企图一举歼灭李成叛军。

不知道是李成命不该绝,还是杜充命运不济,杜充派去的两万人马还没有跟李成叛军交手,金兀术宛如能掐会算的活神仙,正好领兵赶到,与李成叛军合兵一处,大败两万宋军。宋军将领带着残兵败将仓皇逃回江南,将少量战船遗留给了金军。

十一月十八,金兵利用宋军遗留下的船只作为渡江工具,从马家渡渡过长江,不过金军的这次渡江被占据江岸高处的宋军用强弓硬弩打退。

金兵再次发动进攻,宋军用轻型船只迎战金兵,将金兵乘坐的船只击沉。金兵故意在北岸列队,假装撤退,宋军信以为真放松了警戒。金兵乘着宋军放松警惕之机,利用暗夜再次从马家渡偷渡成功,大批金军渡过了长江,直逼建康城。

十一月二十,杜充得知金兵上岸,急忙派陈淬统领岳飞等十七员将领,带领二万兵马出战。福建莆田涵江奇男子都统制官陈淬与次子陈仲敏父子拼死抵抗,父子双双英勇战死殉国,所部官兵悉数战死,尸横遍地,血流成河。

汉朝李广号称飞将军,陈淬则是宋朝的飞将军。陈淬与辽军初次交战是在乌原,杀死辽军十余人,生擒辽军砦主。宣和四年,陈淬授真定路分都监兼知北砦,独单一面,成为河北第一将,他镇守北砦三年,辽军不敢越了雷池一步。建炎元年,在恩州战斗中,陈淬与长子陈仲刚迎战金军王善率领的十万金军,陈仲刚为掩护父亲,死于金兵飞刀,如今建康保卫战又与次子一道壮烈牺牲。

由于上至杜充,下至普通士兵全然没有料到金军会渡过长江,天险会被金军踩在脚下,宋军被金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斗志丧失。尤其是王燮临阵带头领兵逃跑,起了非常坏的带头作用,六万宋军顷刻间如鸟兽散,溃不成军,沉重打击了岳飞部队的士气。

陈淬父子壮烈牺牲,岳飞独木难支,只得败走蒋山,与统制刘经、扈成一道来到茅山,打算寻找机会与金兵再战。

十一月二十三,被部下抛弃的杜充见大势已去,万念俱灰,自知无法向高宗赵构交代,领着三千兵马逃往江北。不久,杜充便投降金人,成为一名可耻的汉奸卖国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