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开学(1 / 2)

时间,宛如马桶水箱里的水,一摁下开关刷得一下就没了。

郭老上任之后让他的工作大大减轻,老爹还找到了一名南洋本土人才,叫庄竹林,给郭老担任副校长。

当然,也不能说就是南洋本土人,人家老家是福建惠安的,芝加哥大学博士,曾任中山大学的法学教授,甚至还在广州军校做过教官。

因一些政治因素离开了祖国之后来到南洋生活,还在此创办了中正中学担任中学校长。

有大学任教经验,也有镁国留学背景,还有创办学校的校务经验,虽然是中学,但大同小异么,总有相同之处。

最关键的是他居然还是个福建人。

除了资历和名望不够之外几乎他哪哪都合适,也毫无疑问更受老陈和董事会那些其他的校董们的信任,正好用来跟郭老打配合。

学校方面的工作基本都交给了他们,筹建阶段陈述也就基本不问了。

学校的两千多万中,拿出了一半用来投资了炼油厂,入了一股,但入股之后他也一样是啥都不管了,并不参与具体的经营。

这个厂毕竟是福建商会的厂,大大小小的福建老板或多或少都在其中有占股,经过了近一年的准备,差不多都已经可以部分投产了。

背靠福建商会,原油肯定是不缺的,马来联邦境内也有好几个大油田,趁着油价低迷期,陈述一力主张跟他们签的都是25年长协,经加工炼化之后,一部分卖给英军驻军,大部分直接卖给镁军西贡的美军。

原料和客户都很稳定,而且供给和需求都很充足,加工能力几乎成了这个厂子唯一利润的限制,不出意外的话,至少几十年内都将成为一只下金蛋的小母鸡,能为学校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这笔现金流就算干不了大事,可至少维持学校运作,问题总是不大的。

至于陈家的生意,都交给了大哥在打理,得益于橡胶大涨,这一年里利润也是颇丰,甚至那些个中文报纸,也开始好事儿的将他吹捧成了所谓的商界奇才。

陈述本人这一年中倒是不显山也不露水的,几乎并未实操任何商业实务,只是在华侨银行中开了一个极其微小的投行业务,并组织了业务部。

创立了自己的独立办公室,但员工也没几个人,只是让他们负责收集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新闻来给他汇总,这年头华尔街都还是弟中弟呢,属于金融的时代还并未真的到来,陈述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陈述依然是选择了学习,反正博士学习本身也都是自学和研究为主,在南洋大学内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生物实验室和物理实验室,有时候还会飞镁国去和自己的老教授进行讨教。

事实上陈述在穿越之后也说不好自己是什么情况,应该还是有那么一点挂的,在学习,研究的时候很容易进入一种专注状态,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感觉,进步会非常的快,这也是为啥他小小年纪却能成为麻省理工大学双硕士的主要原因。

他学的可不是文科或者商科,而是完全真才实学的理科。

拥有这样的天赋,再加上他又是后世来的,尽管他上辈子不是什么理科人才,也至少知道许多科学的大致发展方向。

这样的优势条件若是不能加以利用,他也觉得可惜。

再说他现在是校董,评价一所大学好坏的从来也不是这大学有多少漂亮的大楼,有多少钱多少学生,而是看他做能做出多少学术成果,培养出多少人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