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找补魏延,旧木抽新芽(求追读!)(2 / 2)

刘禅不理会众人不解的神色,侃侃而谈,“其中便有一将,出自赵国,功绩颇大,老而弥坚。”

赵国。

老而弥坚。

众人一听就知道是赵国大将廉颇,也第一时间将目光聚焦在宴席之中颇为沉寂的老将黄忠身上。

刘禅只记得黄忠在斩了夏侯渊没几年就去世了,兴兵伐吴之战也没有他的身影,想必是在这段时间内去世。

具体去世时间刘禅不清楚,但他觉得黄忠还能在万军从中取上将首级,怎么会那么快老死?

大概率是因为老无所依,再加上闲置在家郁郁而终。

刘禅想留下这尊宝,给老黄忠找点事情做才是。

黄忠闻言,也不免有些吃惊,他是万万没想到刘禅能够记得自己,甚至还将他与廉颇相提并论。

那可是赵国名将,可抗衡武安君白起的大将,黄忠自恃勇武,但也不是那种嚣张跋扈高调之人。

如今有人如此赞誉,不免欣喜,大笑说道,“多谢公子赞许!”

黄忠没自谦,算是接下刘禅的示好。

“将军当得。”

刘禅行了一礼。

是将军,而非老将军。

这更让黄忠心中窃喜。

他前几个月还能冲阵怒斩夏侯渊,取得汉末三国斩将职位最高纪录。

谁愿意承认自己老了呢?

可刘备却有些怪罪的意思,沉声说道,“阿斗,切莫想一出是一出,黄老将军如今年事已高,再经汉中大战,需要休养。”

刘禅不答,笑问黄忠,“将军,廉颇老矣,善能饭否,我观将军身体硬朗,还能再战二十年。”

黄忠闻言,不复此前沉寂,爽朗大笑,恍若一头猛虎,声音洪亮不比任何血气旺盛的年轻人差。

自是引得众人侧目,惊讶连连。

“哈哈!公子所言甚是!”

黄忠拍案而起,他目光如炬,肃然抱拳道,“王上,末将尚有余力,可愿再为王上征战十年!”

刘备目光复杂的看着黄忠。

后者眼神坚定,不疑有他。

甚至颇有种你要是看不起我,我就死给你看的决绝意志。

“王上切不可因关切之意,寒了汉升将军之心。”诸葛亮恰时起身,俯身拜道,“王上要担忧汉升将军不堪重负,可派遣文武辅佐即可。”

诸葛亮三两句话就让黄忠懂了刘备的“深意”。

他必然不是因为不敢用年事已高的黄忠,而是出自仁义关怀,深切恩德。

再加上老刘的人设就是仁义为先。

黄忠也就信了。

刘备接上话茬,直接拍板说道,“即日起,擢升汉升将军为蜀郡太守,后将军,另封关内侯,坐镇成都。”

“烦请汉升辛劳一些,三日后率领五万大军返回成都,后续孤王自会安排文武辅佐将军安民理政。”

黄忠欣然答应,“谢王上恩典。”

此时的黄忠就像是一根即将枯萎的老木,又抽出一根新芽,焕发出勃勃生机。

……

一番事了,夜也深沉。

今日晚宴,文武都是喝的兴起,兴奋劲一过都昏昏欲睡,刘备率先扛不住,不便继续议事。

散伙儿回府,各自休息,明日再议。

月亮犹如一轮银盘悬挂在夜空中,洒下清辉,将周围的一切染成银白色。

朦胧的月色中,远山近树都被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仿佛置身一个美丽梦境。

府外,早有一架马车等候。

等刘禅出了府门,守在府门口的一位青年便迎了上去,给刘禅递上一件披风,关切说道,“公...公子子,夜里...凉。”

青年身高七尺有余,面红唇白,端的是一副好长相。

腰间带剑,身上披甲,颇为威武。

“士载,久等了。”

刘禅并未拒绝,由邓艾为他挂上披风,抖擞一下,迈步向前踩着小凳子上了马车,“回府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