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咱要去汴梁(1 / 2)

之后的几日,常茂便开始了按部就班的学习。

每天,大本堂的课业结束后,便会跑到宋濂家中去请教。

时间太晚了,还会在宋濂家中留宿。

这天,大本堂下课后,常茂和朱棣朱棡正要跟着宋濂回家,二虎不知从哪钻出来拦在了他们面前。

“常伴读,上位请。”

朱元璋这段时间不知在忙什么,有段日子没来过大本堂了。

听到这,常茂先回想了一下他近期做过的事儿,想来想去好像也没有什么惹朱元璋不高兴的。

“那先生,学生先去一趟。”

旁边的朱棣深怕常茂找机会偷懒,比宋濂管的还要宽。

在宋濂应下后,又很快补充道:“你见了父皇可要马上过来,你要被我超了可就没意思了。”

朱棣一直把常茂当成了目标,有常茂在他才有学习的动力。

“知道,知道...”

和朱棣混熟了后,常茂也不客气了。

到了乾清宫,朱标也在了。

“伯父。”

“殿下。”

常茂行了礼后,便有人搬来了凳子。

在朱标身边坐下,朱元璋便道:“大本堂近日的学风不错,听标儿说有你一份功劳。”

即便真是这样,他也不能随便应。

“哪儿是侄儿的功。”

“是二殿下和四殿下,他们自己想要找宋先生学习,侄儿也是向他们学习的。”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奏章,瞥了常茂一眼后,起身在他身旁坐下。

没好气,道:“别和那些文臣待久了就学他们那一套,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咱还不知道。”

“别和咱来那套虚的,你也学不来那些东西。”

这人真是的。

不是说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嘛,他谦虚一下又怎么了。

“咱问你个话。”

“咱要去巡视汴梁,你以为如何?”

朝中大臣那么多,如何不如何的早就有人给分析过了,朱元璋这么问不过就是想知道他走了之后发生了什么。

常茂微微一笑,道:“侄儿才疏学浅...”

话还没说完,朱元璋就撸袖子了。

“屁的才疏学浅。”

“给咱好好说话,别逼咱揍你。”

“你知道咱说的是什么。”

这不是开个玩笑嘛,至于这么大的火气吗?

常茂悄悄往远拉了拉凳子,笑着道:“侄儿这不是客气一下嘛。”

随后,一本正经道:“侄儿以为可去。”

“伯父既知后来发生之事还执意要去汴梁,那就说明伯父去汴梁的目的不仅仅只是后世历史所记载的那些。”

朱元璋去汴梁是为迁都做考察的,但地位虽然适中却四面受敌,形势上比应天府还不如。

后来,为转运粮饷平定北方方便,只能以应天府为南*京,把汴梁充成了北*京。

“汴梁的攻克也算是进一步收复北方奠定了基础,父皇此去汴梁也是对外面浴血奋战将士们的勉励。”

“军士们征战了这么多年,也需要找个机会鼓舞一下士气。”

这些事情,朱元璋估计早就和朱标商议过了。

在常茂给出回答了,朱标便很快解释了一嘴。

“伯父是可以去汴梁。”

“不过在伯父离京之际京中发生了一件事情,最后倒也算是顺利解决了,于大明整体上也没造成太大影响。”

“伯父是现在知道,还是等回来再说?”

后面的那些历史任凭自由发展,不需要常茂时时刻刻告知,这也是朱元璋自己当初的决定。

所以,什么时候知道他走之后发生的这个事情还得由朱元璋自行选择。

朱元璋看了眼常茂,酝酿半晌后最终并没再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