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自作多情了(1 / 2)

晚上下了课,朱棣朱棡兄弟便喊了常茂出了宫。

在路上,朱棣提醒道:“前几天我和老二去的时候还给先生带了束脩,毕竟是要找先生单独辅导,总得有个当学生的态度。”

在大本堂他们和宋濂尽管也会以师生相称,但那总归是多了些旨意上的照章办事。

而且,不说是常茂这个后来去的了,就是朱棣他们一早就在的都没给过宋濂束脩。

朱棣他们现在既单独给了宋濂束脩,那他跟着他们一块去找宋濂请教,就总不能什么表示都没有。

更何况,他也一早就在寻思找宋濂学习了。

这机会好不容易摆在眼前了,他也得好好的珍惜才是。

“好吧。”

“那我也不能失了礼,那就先买了束脩再去先生那儿吧。”

在朱棡朱棣两兄弟的陪同之下,常茂直接去了最近的一家书坊。

应天府文风昌盛,家有余财之人多会送子弟去进学,很多书坊会也就把束脩六礼备于一起供人挑选。

有的人有钱,有的先生又喜欢奢华。

因而,这些束脩各种价位的都有。

常茂家里并不贫困,若太寒酸了未免诚意不足。

而宋濂本人又比较简朴,买的太贵了难免又会让他不高兴。

常茂和朱棡朱棣把所有的束脩都挑过了,才终于选了一份还算比较物美价廉的。

付过了钱,三人直奔宋濂家中而去。

书坊中,时任太常寺卿的胡惟庸恰好也过来买书。

直到他们三人消失不见,这才从角落里旁边的书架后面钻了出来。

望着他们离开的方向,当即便马不停蹄的往李善长家中跑去。

“李相,李相...”

“今天学生去书坊买书,恰逢常茂和二殿下四殿下去买束脩,听他们那意思好像是常茂要拜师。”

“看来,李相昨天和他说的话他是听进去了。”

“学生见他们从书坊出来,马上就抄近路来告诉李相了。”

宋濂和李善长住的不远,也就是同一条街而已。

听了这,李善长微微一笑,道:“那小子还算有些天分,或许将来能在文官衙门谋个一官半职。”

“凭上位现在对他的恩宠,只要他能一直保持下去,将来的前途也必然不可估量。”

说着,李善长便让人准备了茶水糕点。

“惟庸,正好你在。”

“那你正好当个见证人。”

这时候,师生关系分量很大。

朝中派系联营,除了同乡姻亲之外,那就只剩下师生了。

本来就都是淮西集团,要再加了师生关系,那他和常茂间的关系可就更铁了。

换句话说,不管将来常茂走到哪步,那都有他李善长的一杯羹。

“恭喜,李相了。”

胡惟庸笑意盈盈的,嘴上不断的恭维着。

他早年投靠朱元璋的时候也就是干些文书的差事,后来又当过宁国知县,吉安通判,湖广按擦佥事。

直到去年,才因贿赂了李善长,被李善长的推荐出任了大理寺少卿。

如此一来,两人自然就牢牢捆绑在了一起。

李善长的关系,不也就是他的。

不知过了多久。

两人左等不来右等不来,都喝了好几杯茶了,也仍然不见常茂的影子。

“许是少年人贪玩,路上耽误了些时辰。”

事情突然间偏离轨道,也只能这样劝自己了。

话音刚落,出去打探消息的人回来了。

“老爷。”

“常茂一早就去宋濂家了。”

“现在,章溢和刘基也进去了。”

听到这,胡惟庸手里的茶杯应声落地,李善长往日温文尔雅的大方脸瞬间便耷拉了下来。

常茂要只是单纯找宋濂拜这个师也就罢了,关键是他自己曾自恋的找上门要求给常茂答疑解惑不说。

现在,竟又热脸贴着冷屁股给人家准备了这么多的茶水糕点。

他好歹也是被朱元璋称为类似于汉时萧何的文臣之首,被一个小娃娃这样两次三番的轻贱,他这张老脸往哪儿放?

瞧着这,胡惟庸当即拜倒在地。

一巴掌狠狠甩在自己脸上,骂道:“都是学生的错,学生没搞清楚情况就乱给李相传消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