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凤阳亲耕(2 / 2)

“你为什么也没完成,是老四他们欺负你了?”

往常常茂的功课完成的非常好,偏偏赶在昨天朱元璋检查的时候就拉稀了。

要说这中间没其他原因,朱标是一点儿不相信。

最重要的是,朱棣这几日非因被朱元璋揍了的事儿怀疑是常茂出卖了他,挖空了心思非要找常茂报仇不可。

话到这儿,气氛陡然之间变得严肃了起来。

就朱标那架势,不管常茂说了什么,他都不会有任何怀疑。

“没有。”

“臣只是觉着先生不会次次都检查,所以才会存了些侥幸之心。”

现在卖了朱棣又如何,他顶多再被责罚上一次。

但如此一来,他和他们兄弟的疙瘩就解不开了。

“真的?”

朱标半信半疑,显然是不相信。

只不过,常茂既然都没说,他也不能非追着朱棣追问。

“臣往后会按时完成课业,不辜负上位和殿下的期望。”

“这样的事情,下次肯定不会发生了。”

不管怎么说,常茂态度还不错。

“你能这样想最好了。”

“大明的很多事情还得你来操心,你是得要好好努力才行。”

现在的常茂,就像是块宝。

朱标都有不少向他咨询的事情,少不了得防止他自甘堕落下去。

“臣明白!”

两人各回各位落座后,朱棣兄弟这才松了口气。

常茂对他们兄弟明显不服,没想到最终却没把他们咬出来。

光从这一点看,这小子其实好像也没那么讨厌。

之后,便是按部就班的学习课业了。

或许是因名师出高徒,也或许是因没了电脑游戏那一类的东西更便与专注了。

反正,当初读书时没学几篇就感觉枯燥晦涩的古文,现今每天都读好几篇,竟还感觉有了那么几分的趣味。

就这样,快一个月时间眨眼而过。

朱元璋农家子弟出身,深知农人稼穑的艰辛。

因而,也更注重于对子弟亲农重农习惯的培养。

每年春耕秋收之际,朱元璋都会让子弟亲自去田间地头和农人一起学习插秧收割。

今年恰逢大明初立,朱元璋便打算由他带着儿子们前往凤阳老家的耤田亲耕。

这一方面是为让儿子们饮水思源,记得他们的老祖宗曾是个农人。

另一方面也是为让他们知道他创业的艰辛,别养成了骄奢淫逸的纨绔行径。

这天一早,朱元璋便只带了朱标兄弟和常茂那些伴读,浩浩荡荡的直奔凤阳而去。

这次不仅要亲耕耤田,还要吃忆苦思甜饭。

大概五天时间,每顿都得吃陈米米糠等。

这都是农人常吃的东西,还都是在能风调雨顺的前提之下。

常茂和朱标坐在朱元璋的銮驾上。

一张小方桌上的饭菜,已经提前进入状态了。

一碟黑绿色的野菜,五个米糠蒸成的团子。

“吃吧,也就这样了。”

朱元璋抓了个米糠团子咬了一口,又顺了一大筷子野菜。

看得出来,年久不吃这些东西了,农户出身的朱元璋早就已经不习惯了。

反复嚼了几口,才终于咽下。

后面的朱标有样学样,很快便把大半个米糠团子也都吃了下去。

到了常茂这儿,就有些为难了。

他穿越之前虽不算锦衣玉食,但白花花的米饭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穿越过来后,更是大鱼大肉吃穿不愁。

突然要吃这拉嗓子的米糠团子,又苦又涩的野菜了,还真有些难以下咽不知从何处下嘴了。

“上位,臣还不饿。”

“一会儿再吃吧。”

就常茂那点小心思,脚趾头都能想到了。

朱元璋眼神瞬间变得尖锐起来,凶巴巴地道:“咱劝你现在就吃了,别自讨苦吃。”

很显然,现今的朱元璋在常茂跟前完全没有往日叔伯大爷的那种慈眉善目了。

当然,这种变化也是因为对常茂更亲近了。

就朱元璋那种秉性,昔日的慈眉善目不过就是基于对外面征战武将的拉拢。

像他这样的人,越是对你横眉冷对越才是把你当成了自己人。

“好吧,臣吃就是了。”

常茂抓着个米糠团子,眉头紧皱嘴角抽搐,吃的那是异常的艰难。

“你小子就是矫情。”

“就这东西,你爹当初都还吃不上。”

“才吃了几天饱饭,就不知道是谁了。”

在朱元璋不满的叨咕中,常茂灌了一大杯水才终咽下了嘴中残留的米糠团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