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老朱的问询(1 / 2)

一顿不怎么好吃的饭终于吃完。

朱元璋抹了抹嘴,问道:“你不是知道六百年后的事情嘛,将来咱百姓可否都填饱了肚子?”

不管怎么说,朱元璋心中是真的有百姓的。

“随着将来征战减少百姓生活安定下来后,人口也会随之发生显著增长,原有的土地要养活的人也会增多。”

“六百年后又称大明这段时间为小冰河时期,也就是说往后气候一年比一年寒冷,于农作物的生长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啰里啰嗦一大堆,也没回答了问题。

“你就说六百年后的百姓可否填饱了肚子?”

要这么说,那没问题了。

常茂顿时精神一振,道:“吃饱了,至少九成九的百姓都不用再受饥饿之苦了。”

对这,常茂能说的很多。

顿了一下,这才又道:“那个时候百姓果腹之物非常丰富,不仅任何时候想吃肉都可以,而且每日主食馒头大米一类,也都是那些精米精米面。”

“像这些野菜一类,也不过都是肉吃多了,往下刮肚子里油水用的。”

听到这,朱标陡然一亮。

“如何能如此?”

朱元璋把朱标往圣君的方向培养,朱标自己也在朝着这方面努力。

“刚靠人力耕种肯定很难达到,那个时候叫机械化耕种。”

“无论春耕和秋收都由机械完成,每天春种秋收都能达数千亩之多。”

话到这,朱元璋也重视起来了。

“何为机械?”

对完全没有这方面概念的朱元璋父子很难做出对这些东西的准确表述。

常茂想了想,回道:“就是一个铁疙瘩,后面放上耕犁一类,就跟牛拉的那种一样。”

“只不过,只要给这东西加上油,人坐在里面驾驶其行进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六百年后的人还用类似这一类的铁疙瘩的原理,实现了日行千里的问题。”

“要再把这些铁疙瘩串联起来,然后在下面铺设上轨道的话,从应天府到北平两个多时辰就能到达。”

“而且,那时候像这种类似的铁疙瘩还能飞在天上,比在地上走的那种更快。”

常茂越说越离谱,朱元璋父子都怀疑真实性了。

他却好像浑然不知,还在抑扬顿挫的大谈特谈。

“上位,殿下想想。”

“这些铁疙瘩要放在军事上会如何,陆上有打不穿高速度的铁疙瘩,天上还有能够飞的。”

“最重要的,那时候还改进了火铳。”

“百步穿杨不过只是最烂水平,厉害的情况下数百步外打中一只小小的苍蝇都不成问题。”

“而地上的铁疙瘩,天上的铁疙瘩又都能像火铳那种发射炮弹,而且还加了种叫雷达的东西,千里之外可取敌人中军大帐。”

一股脑全说完,才发觉朱元璋父子表情有些不对劲儿。

“上位,殿下。”

“你们不信?”

“臣发誓,臣所言句句属实。”

朱元璋本就多疑,好不容易才相信了他能知六百年之事。

这些东西对于他现在的认知来说本就是天方夜谭,就不应该一下子说这么多的。

过了片刻,朱标首先道:“这都是六百年之后的事情,你说大明还存在了近三百年,那这些东西发生于大明之后的三百年?”

“或者说,大明是亡于这些东西之上?”

大明之后的历史常茂尽管知道的没有那么详细,但好歹也上了那么多年的学,大致发生了什么还是清楚的。

“这些东西从发明开始也没用三百年,而我们真正运用这些东西不过也只有六七十年而已。”

不等朱标再问,常茂便道:“殿下肯定想知道为何短短六七十年就会有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吧。”

“为什么?”

朱标满脸的好奇之色,一副不耻下问的样子。

“那时候的人称之为科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