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两只大手(1 / 2)

“孟子日:‘施政不难,不得于巨室。’何为巨室?,皇亲国戚,勋贵豪门、势豪大户簪缨之族。父亲以一人之力,开创万历盛举,足以名留史册。此时国家承平,府库充足,四海安乐。

此时若急流勇退,颐养天年,亦不失为一桩妙事...”

“不行,这老头倔得很,对于权力是寸步不让,这么直接劝肯定没用。”张允修摇摇头,抓起宣纸揉成了一团,将其丢到地上。

这时,天已经大亮,地上更是堆满废弃的纸团。

冬日的暖阳透过窗户,洒在张允修的脸上,张允许只觉疲倦袭来,心力憔悴。

张居正总有一天会死,如果死之前和皇帝的关系没有改善。

那么,张家是逃不掉被清算的命运。

其实要改善和皇帝的关系很简单,只要张居正肯跟皇帝服软,说几句漂亮话,然后,老老实实回家,颐养天年。

这并不是投降主义。

而是以退为进,只要张居正还活着,哪怕是还有半口气吊着,谁人敢说他半句不好?

但偏偏对于张居正来说,跟皇帝服软,说漂亮话,比杀了他还难。

年纪越大的人,越是固执,越是不肯承认自己有错。

尤其是,那人还是自己的子侄辈。

这一道歉,权威尽丧,他怎么可能会干?

“唉...你倒是爽了,我还没过把瘾呢,就得陪着你一起倒霉。”张允修想着,摇摇头,满脸的苦涩。

忽然,屋外响起一阵脆脆的声音:“五公子,老爷让您快些起床,用过早膳后,去书房见他。”

“知道了。”

张允修应了一声,随后从桌上支起身子,揉了揉面颊,推门走出卧室。

匆匆洗漱一番,张允修吃过早膳,直接奔向张居正的书房。

推门而入,张居正端坐主位,一脸严肃的看着自己。

“父亲。”张允修忙行礼道。

“坐。”见到儿子进来,张居正指了指左侧的书桌。

上边摆放着几本书籍。

张允修一瞧,《论语》、《孟子》、《尚书》赫然就在其中。

“完蛋。”

他心中暗叫一声,站在原地不动。

“你怎么不坐?”

“孩儿昨日顶撞父亲,不敢落座。”

“哼,你这嘴皮子倒是厉害。”张居正瞪了眼儿子,继续道,“别以为这样就能逃掉,随便挑一本吧,为父要考考你这一年的长进。”

张允修大脑急速运转,沉默数秒,忽叫道:“父亲,孩儿进京城时,都听人歌颂去岁父亲改革的税法“一条鞭”,孩儿倒是有不同的看法。”

“哦?说说看。”张居正来了兴趣。

见不用背书,张允修长松口气,依照着记忆,娓娓道来:“自国朝来,大明的税务繁多,主要就是丁税以及田税两大类,其中丁税分里甲、均徭,杂役三大类。”

“田税虽只有一种,但里边名目却繁多,大多以实物交付,如此一来,容易造成实物损坏。父亲统一收割银两,又量地计丁,确实是一大创举。”

张居正听出弦外之音,冷冷一笑,问道:“你连个举子都不是,也敢妄议国政?听你的口气,似乎我这‘一条鞭’之法,还有许多纰漏可言?”

“是。”

“那你倒是说是,咱这‘一条鞭’又何纰漏?”

“敢问父亲,此举是不是先在江南施行。”

“是又如何?”

“那就对了!”张允修走到桌前,拿起一张宣纸,递到张居正身前,“这张上好的宣纸,在江南应该能卖个十文钱左右,但在陕西等苦寒偏远之地,这价格怕是得翻上一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