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校场演武(2 / 2)

“明宇、兴邦,这些兵器都还勉强过得去,你们每人挑选一件将就能用的,让宣府镇的弟兄们见识一下友军风采吧。”

李天昊慢步上前,眼睛搜视地上那堆兵器,脑中也在快速运转着,蓦地,视线和思绪在某一件物体上,奇妙重合了。

他俯身拾起这件兵器挥舞几下,满意的点点头——分量很合手。

宋鑫在旁看到,颇觉惊奇:“明宇,你会使这件兵器?”

“锦凌兄,我还正要请教此物你是从何得来的?”

“也是巧了,去年岁末我一位昔日同袍进京到兵部公干,绕道我这里小聚了两日。他身任广东总兵,防区内这两年总有小股东瀛海匪出没,率军进剿时缴获了两把这东西,觉得新奇便送了我一把。你说这玩意刀不像刀、剑不像剑的,锋利倒确是锋利,可没人会使啊?好友相赠,我也不好不收,放在军械库中吃了几个月的灰了。看样子,明宇识得此物?”

识得,当然识得,正德年间大规模倭寇之乱还未形成,几十年后,这件兵器大明东南沿海一带就会人尽皆识的。

它叫:太刀。

后世民间俗名:日本武士刀。

出于对格斗的热爱,除了拳脚功夫外,李天昊还在西海市的一家剑道馆自学了日本剑道,这把太刀和他平时训练用的那把,长短轻重极其接近。

不过,这把刀可不是训练器材,是上阵喝过人血的真真正正的大杀器,锋利无比。

那家剑道馆的教练是从日本高薪请来的顶尖高手,那位头发花白的瘦削老人第一次在俱乐部见到手持太刀的李天昊,向来冷峻的眼神里就透出一缕异样的光彩。

只一眼,他就看出李天昊是极罕见的天赋型剑客。

后来的事实也验证了他毒辣的眼光,截止到接受时空穿越任务之前,李天昊已经是剑道六段。

这并不是说他的水平只达到六段,而是他当时年仅三十一岁,考更高段位的年龄还不到。

六段,已经是绝大多数剑道练习者终其一生,也无法突破的段位。

李天昊从白丁到六段,总计耗时五年——升六段的理论最短时间极限。

李天昊从容对宋鑫的亲兵吩咐道:“以棉布包裹刀身,敷上石灰。”

转身面向台下,淡淡道:“大同镇李天昊,向诸位宣府镇的兄弟讨教了。哪一位愿意赐教?”

台下一阵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不等有人挺身而出,许宁从将台座椅上霍然站起:“难得上差赐教,就由许某奉陪一二吧!”

身边士兵拿来许宁的长枪,取下枪尖,正要在枪头处同样包上棉布、沾上石灰,却被许宁阻止。

“包这玩意儿干什么?演武就要仿照实战,他日战场厮杀之时,敌人会拿着烧火棍来跟你打仗吗?”

李天昊眉梢一动:“就依许副总兵,撤去棉布!”

李天昊和许宁对面而立,互相抱拳道声“请”,便绰起各自兵器,摆出了起手式。

单刀进枪,九死一生。

这不是评书艺人口中的台词,而是无数生死搏杀、无数战场尸骨堆积出来的血的箴言。

一寸长、一寸强,在任何时候都是铁律,无论是明代、还是现代。

因为控制范围更远,发力距离更强,长兵器在单兵格斗中从来都拥有比短兵器大得多的优势,除了极少数狭窄逼仄的特殊环境,单刀对上长枪,只要对方不是菜瓜,基本死活只能指望老天爷开恩。

许宁不是菜瓜,是打过无数仗、杀过无数人的沙场宿将,不但武艺高强,生死对战经验之丰富更远不是后世和平年代在规则保护下的格斗家们所能够相提并论。

这一点许宁自己当然非常清楚,他毫不客气,大喝一声抖个枪花,枪尖灵蛇吐信刺向李天昊胸口,他信心满满,连李天昊的应对都已经算好了,最多五招,就会在对方身上刺下两三个冒血的伤口。

当然,他出手还是会有分寸的,最多让李天昊受点儿轻伤,给他个教训也就是了。此举一是为了杀杀这位钦差大臣的威风,二来,许宁也含着公报私仇的心思。

在京城莳花馆那次吃瘪,他可一刻都没忘!

许宁今天把握十足要让李天昊吃点苦头,所以当忽觉手中一轻的时候,他脑子是懵圈的。

李天昊侧身闪过这来势汹汹的一枪,没有试图去攻击对手,而是双手高举太刀,用尽全力劈向枪杆,喀嚓一声,把长枪劈成了两截。

许宁握着只剩半截的枪杆,呆愣愣站在原地,李天昊不紧不慢抱抱拳:“许将军,承让了。”

许宁依然没有明白刚才那一刹那发生了什么:这是什么刀?

他的长枪枪杆选用的是牛筋木,再在桐油中反复浸泡制成,既韧且坚,寻常刀剑砍上去,充其量留下一道白印。

李天昊也不看他,将太刀还入刀鞘,向宋鑫拱手:“锦凌兄,在下有一不情之请。”

“明宇何必客气,尽管直说。”

“此刀我使着甚是顺手,不知。。。”

“咳!我还当是何事,既然明宇喜爱,这刀现在就归你了!”

“多谢锦凌兄。”

既然你够意思,那我也就不客气了,在这个年代找件趁手的家伙很不容易,除了怀里的军刺,现在总算又拥有一件利器了。

宋鑫,如果在不久的将来,我用你送我的这把太刀砍下你的脑袋,会不会很讽刺啊?

跌坐在椅子上的许宁犹自看着手中的断杆发愣,杨瀚景已欣然站起,走到点将台边,面带微笑,声音不大,却声声入耳。

“适才许将军和明宇的兵刃比试实在是精彩,在下辽东镇杨瀚景,想要领教宣府镇众兄弟的拳脚功夫,敢问哪位愿意赐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