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沐家124(1 / 2)

云南黔国公府。

大明黔国公,镇南将军,云南总兵沐琮收到张懋的来信后立刻安排准备配合南征。这日有个白衣秀士找上门来。门房不给引见,白衣秀士塞给门房50两银子重金,终于见到了沐琮。

沐琮见此人神色诡异,不愿理睬,一句话没说当即端茶送客。白衣人见状连忙直言道:“我从安南来。”

沐琮闻言皱起眉头,不说话。

白衣人将来意和盘托出。原来他是安南当地的汉人,在安南小朝廷做官,这次来是给安南王黎灏做说客,希望云南这边不要发兵安南。

此人道:“安南天高皇帝远,大明朝廷正因为管不了,最后才主动放弃。这次大明皇帝也没有要灭安南国,只是想给鄙国一个教训。我们王爷已经知错了,认错的国书已经发往京师。请国公按兵不动,鄙国自会奉上谢礼。”

袖子里递过来一张礼单。

沐琮眉头皱得更紧,看也不看直接将礼单撕成碎片,大喝一声:“送客!”

待赶走了白衣人,将门房叫来严加训斥,又额外打了门房一顿板子。

回到后堂,夫人见沐琮满脸怒气,问清楚情况。夫人道:“是我平时管教不严,让下人见财起意,险些坏了老爷的大事。”

沐琮叹了口气,不愿再多说。

他如此小心谨慎是有原因的。他是老黔国公的嫡系独子,老国公死后他本应该接任镇南将军、云南总兵之位,但他那时候只有10个月大。

于是让他的同宗兄弟沐璘代他镇守云南,沐璘做了7年云南总兵之后病死了。又由沐璘的兄弟沐瓒接任镇守云南,沐瓒一做就是8年。

一直到成化元年,沐琮16岁成人,他亲自上京师面见皇帝,才正式袭了黔国公的爵位,重新拿回云南总兵的位置。

假如在这16年里,沐琮莫名其妙死了,是不是以后的黔国公一系就直接换人了?

幼时的经历让沐琮养成了做事周密谨慎的性子。这次张懋要他帮忙,虽然没有皇帝的旨意,这个忙他肯定会帮的,只因他深知:张懋和汪直在此地可以代表皇帝。

他跟着出兵没有大错;假如不出兵,说不定要被扣上个割据地方、勾结安南的帽子。

况且沐琮本身也是个忠臣。他感激成化皇帝让他袭爵的恩义,自上任总兵以来,在云南做了许多事,为的不是自己,而是朝廷。

最大的一项,云南“改土归流”正是由他开始推行的。

此前云南各地全是土司在管,官府只是个幌子;自沐琮开始,各地陆陆续续有不少地方由朝廷的流官代替了世袭的土司。

如今沐琮32岁,已经在云南搞了10年的改土归流,成果不小,但剩余没动的土司更多。现下慑于朝廷威严,各地土司忍气吞声不敢乱动,但假如这些土司趁他出兵南下,趁机开始闹事呢?

想到云南现状,沐琮不禁头疼。

但这些他都没跟夫人说,只是口中安慰道:“也不要对下人太过严苛,让他们守好规矩就行。”

目送夫人风风火火去调教府中一干人等,沐琮坐在紫檀木的太师椅上,望着房梁双眼发直,在心里默算着能出多少兵......

镇南关。

汪直带着招募到的狼兵前锋赶来与张懋汇合。说起了粮草和药材短缺,汪直也没招数,他说:

“要是在京师,我入宫面圣,自然许多事情迎刃而解。但这种偏远地方,总不能把那些七品官、八品官直接砍了吧?”

两人商议许久,只能一边给京师去信报急,一边再派人去后方加紧督促。其实汪直老老实实亲自去督促后方粮草,必然会有效果,但他一门心思想上阵立功,不愿意蹲在后边,算是把张懋坑了。

张懋看到汪直带来的狼兵适应本地气候,战力也过得去,心中一边欢喜一边头疼。喜的是军力更强了,头疼的是吃饭的嘴更多了。

好在这些狼兵居然会自己找食。他们闲着在军营里呆不住,纷纷跑到外边山上打猎,很是解决了一部分粮食问题。

旁边的北方明军眼馋狼兵们有肉吃,也学着跑到山上打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