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聘礼随俗44(1 / 2)

聘礼是收麦前大约一个多星期时送过去的。

聘礼的多少和种类是龙根媳妇和连霞母亲以及权民母亲三个人商量之后确定的。

那天送走连霞之后,龙根媳妇和权民母亲回到堂屋,两个人进一步讨论了这件事情。

龙根媳妇并不担心李连霞会对侯权民家里有什么负面的印象。即使有,相对于正面印象来说也是微不足道的。

这种判断是基于龙根媳妇对于李连霞家庭及本人性格的了解。

一个姑娘订婚肯定有自己的择定标准,李连霞的家庭状况和个人条件决定了她不可能有过高的要求。

侯权民个人的条件和家庭状况完全可以满足李连霞的择婚要求。

“连霞来家里看过了,她不会有啥意见。咱这头得做好下一步的准备。”龙根媳妇对侯权民母亲说。

“是不是等一等连霞跟她爸妈商量之后看咋说,等回话了再准备聘礼的事?”侯权民母亲用商量的口气问龙根媳妇。

“不用等,再有几天就该麦忙了,还是麦收之前把这事定下来。要是拖下去到了麦收,我可就忙得抽不出时间了。这件事一搁置下来,说不定中间会生出啥枝节,可就麻烦了。”龙根媳妇说,很显然她有点急性子,而且似乎胸有成竹。

“你说得也是,能顺顺利利把这事办了最好。”侯权民母亲只得顺着龙根媳妇的意思说。

“俗话说得好,趁热打铁才会成功。这件事现在双方都没有啥异议,能定下来暂时都能安下心。”龙根媳妇把事想得挺顺畅。

“聘礼咋置办先说说你的想法,我和你哥的心里有个谱,以免到时候出了差错,显得咱这头太不会办事。”侯权民母亲征求龙根媳妇的意见。

“至于聘礼咋置办也没有个啥标准,有了多拿没有少拿。拿多拿少得让连霞的爸妈心里如意,不能让人家觉得咱办事寒酸。”龙根媳妇这是为两家成事的方面考虑。

“现在不能和咱年轻时候比。那时候家里人都是刚刚能吃饱了饭,聘礼显得薄了一些。现在家境比那时候好多了,聘礼也得比那时候丰厚一点,才说得过去。”侯权民母亲在这方面有所考虑。

“这事你和权民商量着办,量力而行。要是现在聘礼送得过多,造成家里财力透支,到商量办事的时候,置办彩礼可就作难了。”龙根媳妇考虑到侯权民家的处境,知道权民母亲做事不容易。

“该咋办你得划出个道道。”这件事侯权民母亲还是想听龙根媳妇的意见。

“首饰这一块只送一个戒指肯定是不行了。连昆跟他媳妇订婚的时候,连昆家只送了一个戒指,他媳妇心里不愿意。”龙根媳妇提醒说。

“一个戒指成什么话,难怪让人看不到眼里,只有一克拉多的戒指拿不出,要送就一个大的。”侯权民母亲很慷慨地说,虽是妇道人家,却有男人的胸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