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到男方看家43(1 / 2)

母亲愿意,李连霞自然也不会拒绝。因为她对侯权民太了解了。

凭心而论,侯权民确实称得上才貌双全的小伙。

不仅李连霞和她的家人这么认为,村里大部人都这么认为。

在龙根媳妇的极力撮合下,李连霞和侯权民的订婚程序,顺理成章地向前推进。

李连霞母亲回到自己家里没几天,龙根媳妇就来到李根山家里说,她跟侯权民母亲说好了,由她领着去侯权民家里看家。

这是男女双方缔结婚姻中的一道程序,主要是给女方留下一个了解男方家里情况的机会。

这一点突破了传统礼法的限制,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为构建平等和谐家庭创造条件,体现了社会文明尤其是婚姻习俗观念的巨大进步。

这个日子是龙根媳妇挑选的,李连霞的父母没有什么异议。

这天上午李连霞跟着龙根媳妇来到本村侯权民家。

信捎回来之后,侯权民母亲进行着准儿媳妇检阅的准备。

侯权民母亲结婚之前,也到这个家里看过,那是二十几年前自己准备订婚的时候。

那时候这个家境状况肯定没有现在好,生活上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就是说一家人一年四季不用饿肚子了,建林父亲和他妈到年前不用再为购年货的事发愁了。

只是家庭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三间堂屋还是土木结构的瓦房,下大雨的时候,西北房檐处往屋里的地面上渗水。

厢房也没有几间,只有东厢房的三间盖了起来,西边厢房的位置还空着。

同现在相比,那时的家境确实有些寒碜,甚至显得有些破落。当时村里各家各户的境况基本都是那个样子,她也没有嫌弃家里怎么长怎么短。

结婚之后,旧宅子发生了不少的变化。不仅堂屋翻新成了钢筋水泥砖结构的平房,东厢房和前门楼一并盖了起来,找人进行了粉刷,居住环境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和村里大部分住户相比,这并不算得太突出,也就仅仅是一般的档次。但和李连霞家相比,明显又优越许多。

“房子肯定是够住了,以后有条件堂屋可以起二层。有这块宅基地在,住房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侯权民母亲对龙根媳妇和李连说。

“住房这方面连霞肯定没有啥意见。你和建林哥跟前只有权民一个儿子,闺女们长大成了家,这处院子就不再有她们的份。以后这处宅子肯定要全部留给权民,没有人跟他争家产。”龙根媳妇说。

“这几年村里变化大,家里手头稍稍宽裕一点的都盖起了新房。这盖房子是人一辈子的大事,有了房子就有了安身的地方。老年人说,房子是一个家庭的一半产业。”权民的母亲很看重住,她知道这是安家立业的根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