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权利斗争的法则(1)(1 / 2)

正所谓天地君亲师,古人对拜师之事还是颇为重视的,随即杨濛被朱瑾带进一间内堂,只见正墙边一张搁着香炉和灵牌的桌子上方挂着一副画像;画中一员黑甲黑袍的黑脸大将正纵马横槊,于敌阵中奋勇厮杀,再看了看灵牌,杨濛不禁失声道:“原来咱们这套槊法的祖师爷竟是开唐名将尉迟恭!”

朱瑾点点头,傲然道:“当年我师父就是这般说的,后来我经营兖州时便请人画了这幅画像,并设香坛供着;还愣着干什么,速速给祖师爷上香磕头吧!”

“徒弟遵命!”杨濛恭恭敬敬的给尉迟恭上了香,磕了头;再给朱瑾单膝下拜,敬上一碗茶。

朱瑾象征性的喝了几口,放下茶碗道:“杨濛,你可知道习武之道,极为艰辛,非意志坚韧者难以为之,那徐大公子原本也是要学槊的,不到半月就嗷嗷叫了,一个月后便彻底荒弃了。

所以,日后你坚持不住时,可以直接跟我讲;但你的剑和马我是不会退还的,更重要的是你必须还要兑现你的承诺。”

杨濛立刻道:“请师傅放心,徒弟不是徐知训,必定咬牙坚持,务必于槊法一道有所成就!至于徒弟的承诺,师傅更是不用担心。”说完,抬头真诚的看着朱瑾。

四目相对,各自心领神会的微微一笑。

朱瑾欲报当年之仇,前提是杨濛必须得志,才有实力全力助他;杨濛想得志,先期自然离不开他朱瑾的支持;这是一桩互惠互利的长线投资,双方对此心知肚明,并达成了某种默契;至于师徒关系,反倒只是一个幌子。

以杨濛的出身和葬礼上的表现,阅人无数的朱瑾有理由认为这个先王之子,绝不会以当一名武艺超群,勇猛无敌的战将为人生目标。

朱瑾初入淮南时,杨行密也曾全力支持他北伐;但到了后期,南吴施政理念便以稳定内政,保境安民为主旨,基本放弃了北上争雄的念头;朱瑾也被一纸军令调回广陵。

十多年过去了,再无人提及北上开疆扩土之事;但他朱瑾从未放弃过自己复仇的梦想。

如今杨濛主动提出来,让他重新看到了希望,便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这笔长线投资的合作约定。

毕竟再过几年,他也是五十岁的人了,留给他的时间和机会并不会太多的。

虽然师徒关系只是个幌子,但朱瑾还是尽为师之责,尽心尽职交代了一些练槊的必要事宜;比如从现在起,杨濛每日至少吃三斤肉,以羊牛肉为主,鹿肉最佳;十八岁以后每日须饮酒一升,这般才能长身子生精肉,增勇气气力,强固胆气魂魄。

除了饮食,今后的体能训练也大略规划了一下,主要是负重方面的训练。

最后,还亲自提笔画了一幅小槊的图形,备注了尺寸,材质和重量等;交由杨濛回去打造,吩咐十日后便提槊来见。

杨濛再次谢过,师徒俩闲聊了片刻,杨濛便带着两名豪仆离开。

出了朱府,找到一个强力靠山的杨濛自然显得心情极好,心想待师徒关系稳定后,再缠着对方教剑法和兵法;在热闹喧嚣的街道上闲逛了一阵,忽然寻思着有半个多月没去趟书院了,便准备转道去书院看看。

刚刚转过一道街巷,忽听前面有锣声敲响,伴随着“哒哒哒,嚯嚯嚯”威武雄壮的声响,以及有人清场似的吆喝声。前面路人纷纷闪避。

杨濛抬眼一望,只见前面三四十丈外,七八名豪仆拿着棍棒吆喝着开道,两名锣手敲锣警示,后面则是一大群约三百余众,披甲执锐,气势汹汹的精甲骑士排着一定队形,护送着数辆豪轿沿街行来。

待人群退避至自己跟前,杨濛连忙与两名豪仆闪到左侧一间茶楼门前。

不用说,能在广陵府大街上有此等出行阵势的,除了徐温,还能有何人。

在道路两旁路人的注视下,一行五辆一模一样的豪轿在骑士严密保护下,沿着街心缓缓而行。

“徐公出府,闲杂人等,速速让道!”

“咚咚咚!”

“哒哒哒!嚯嚯嚯!”

但见吆喝连连,锣声咚咚,马蹄杂沓,盔甲霍霍,将吴地第一人的派头和神秘感展露无遗。

“徐温老贼好生威风,不知老贼此时坐在哪座轿子里呢!”夹在人群中观看的杨濛,自不会生出大丈夫应如是的感慨,而是暗暗狐疑着,因为五辆轿子的款式,脚夫的表情步伐,力度节奏,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根本让人看不出任何端倪,他禁不住又感叹道:“徐温老贼,果然是谨慎的过分!”

这也怨不得人家徐温,能达到这个高度的人,仇人必然不少的。

要知道五代十国乱世,各方势力相互争斗,你死我活;除了常规的选将练兵,挖坑设套,不少人私底下也会豢养刺客死士的;毕竟行刺杀之法,从肉体上一举消灭对手,相比于正面冲突和厮杀,更为划算。

所以,五代十国的刺杀之风极为盛行。

严可求当初就被张颢派人行刺过,张颢和杨渥某种意义上也是被行刺而亡的;后来徐知训和朱瑾翻脸后,主动派人行刺过,被武艺高强的朱瑾一一格杀,埋于后院;再者,后来的朱温幼子朱友孜也曾行刺过梁国皇帝朱友贞,等等。

徐温自然也要防着这一点的。

万一当街遇到图谋不轨者,五辆轿子中有四辆可起到障眼的作用,将对方一击成功的几率降低至百分之二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