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奔丧(2)(1 / 2)

昏昏沉沉,半寐半醒间好不容易熬过了漫漫长夜。待天色微亮,众少年郎立刻如蒙大赦般的雀跃而起,快步离场。

杨濛一行十三人被安排住进宅府的一座院落,安置在三间厢房中;杨濛独占一间,其余人占两间;同一院落里还住着刘崇滔和周邺的两拨人。

他们这几拨人算是来得比较早的,便被安排住进了府中;陶家在歙州城外还有数座庄园,可容纳后续前来的祭客和随从;同时,还提前包下了城中几座大酒楼。

当然能安排住进陶府的,不仅仅只考虑先来后到顺序;来者地位的重要性,关系亲疏远近才是考量的最重要标准;以陶老将军生前广泛的各阶层交际圈子,不可能随便来个人都安排住进府邸的。

这一觉,杨濛直睡到晌午时分,吃过午饭后,先主动纳上丧事礼金,再缠着陶敬昭带自己去拜见了干外祖母陶老夫人,在老夫人面前自又是一番乖巧表现;出门后,顺便向陶敬昭讨要了一份类似司仪特别助理之类的活。

自始自终,这位陶府未来主人,现任歙州团练使的陶敬昭都是被对方牵着走,面对对方亲热的一口一个大舅父,他只是嗯嗯着回应一下;有意无意间,与之保持着一定距离。

可以预见的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吴地之事都是徐温说了算;眼下父亲刚刚过逝,他也要为自己日后的前程着想,不宜与杨濛搞得太过热乎的。

“杨濛,我等正要去城中逛逛!走,一起去玩玩,寻个地儿喝喝花酒,我请客!”行到一处月门处,恰好碰见已经脱了孝装,恢复勋贵子弟本色的刘崇滔,刘彦贞,周邺三人;那刘崇滔立刻豪爽的邀请道。

“哦,嗯……各位兄弟,我还有些事,改日再奉陪了,祝各位兄弟玩得尽兴些罢!”虽说与三人同游,正是进一步结交的好机会,但杨濛确实尚有更重要的事,便婉言拒绝了,在三人略显失望的眼神中跟着陶敬昭朝正院主厅而去。

司仪特别助理的职责就是帮着主司仪记录一下祭客姓名,收收礼金,陪人说说话,领着人走走流程等杂活;如此,便可以第一时间探知一些人的来头,初步结识一番;算是一桩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好活。

主司仪也知晓了他的身份,待之颇为客气,有问必答,有求必应。

杨濛在桌椅边坐下后,先是翻弄一番记录贴,了解已经到来者的身份;当在第一页前几行就看到“王树铭”的名字时,凝神注视半晌,心说:“亲外公第一时间得到消息,便赶来拜祭过了,待参加完葬礼,便按母亲吩咐去到他家聚聚,听说这个亲外公可是歙州城屈指可数的有钱人,比咱家还有钱呢。”

接着往下翻,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开始出现,有濠州刺史刘仁规,江州刺史李德诚,宣州制置使王坛,海州刺史王绾之子王凯,以及吕师造等等。

翻完记录帖,杨濛不自觉的悄声嘀咕起来,“这大姐夫蒋延徽是怎么搞的,怎么人还没到,同处江西的刘家,周家,李家可都已经派人来了呢!”

“池州防御使赵弘达到!”

“楚州刺史李承嗣之子李臣祚到!”

“舒州知州黄举到!”

“黄州镇遏使周洪到!”

……

………

这一整日下来,又有一波祭客到达,杨濛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遇到自认比较重要的人物,便亲自迎接,热情寒暄,领着对方走一遍流程,安排住宿,款待得极为周到细致,而一些不知名不重要的小撒拉咪们,则交给府中其他人打理了。

接下来两三日,便是祭客到来的高峰期;作为一方大佬,陶家无论红白喜事,排场都是极大;这等丧事流程也极为繁琐细致,各种礼仪,准备席宴,安排食宿,选挖墓地,择吉日下葬等等……以陶敬昭为首的陶家人忙得那是屁股头直冒烟,难得有片刻休息。

而对于一干来客来讲,这也是一次难得的叙旧,结交的好机会。

这一天的来客虽不认识杨濛,但见其仪表不凡,谈吐出色,均暗自欣赏,心说陶府的这位小哥可真是机灵可人的很;直到被曾在其小时候见过其一面的吕师造首先撞见后,觉得好生面熟,一番询问,其身份才被揭穿;很快,便惹来人们一阵惊讶。

万万没想到先王的儿子不仅来奔丧了,居然还主动干起了活;李德诚,王坛,李臣祚,刘仁规,王凯等人特意出来与之叙话,杨濛自是这个叔叔,那个伯伯,还有那个哥哥的唤个不停,一如既往的乖巧表现,令众人极为受用。

细细了解,人们才知道王氏和陶家尚有那层关系在的。

有人便开始顺着杆儿爬,纷纷称赞陶雅这个干外孙还真是懂事,孝顺哩。

杨濛遂立马成为了风云人物,隐隐已有喧宾夺主之嫌。

而在一些个老狐狸们眼中,杨濛此番前来,绝不寻常,似乎有更深层的意味在。

“吉州刺史徐玠,升州刺史徐知诰到!”次日上午,杨濛接待安排完舟车劳碌,远道而来的武昌军节度使李简之子李彦忠,刚刚回到主厅坐下,还没来得及喝口茶,便听见外面有门子高声吆喝。

“是徐知诰来了!”杨濛心头一震,连忙放下茶碗,起身快步来到大门口。

果然只见两行人正在几名军士引领下缓缓拾阶而上;几乎本能的,杨濛在第一时间就敏锐的看到了一身便衣,装束普通,面容肃穆的徐知诰!世上有一种人就是这样,即使穿戴得再普通,其在人群中总有一种鹤立鸡群,天生不凡的气质在那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