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秦二世 二(1 / 2)

有了赵高的支持胡亥还不放心,又向李斯询问如何才能长久地享乐下去。他对李斯说“我听韩非说过,尧治理天下的时候,房子是茅草做的,饭是野菜做的汤,冬天裹鹿皮御寒,夏天就穿麻衣。到了大禹治水时,奔波东西,劳累得以致大腿掉肉,小腿脱毛,最后客死异乡。做帝王如果都是这样,难道是他们的初衷吗?贫寒的生活大概是那些穷酸的书生们提倡的吧,不是帝王这些贤者所希望的。既然有了天下,那就要拿天下的东西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才叫富有天下嘛!自己没有一点好处,怎么能有心思治理好天下呢?我就是想这样永远享乐天下,爱卿你看有什么良策?”

李斯惟恐胡亥听从赵高的话,自己失宠,于是写了一篇文章向胡亥献上了独断专权、酷法治民的治国方法。

法家思想在这其中得到了充足的展现,将秦二世登基以来所实行的严刑酷法再一次提升一个高度。李斯提议用督察与治罪的方式来巩固中央集权,镇压百姓的反抗与违法。

李斯这篇策略代表了他严法治国,酷刑压制的理念。(这也是导致了秦朝统一与灭亡的根本性质之一。秦国强盛与变法,灭亡于变法。秦帝国灭亡之后,也宣告着这种法家思想的历史性失败)。

赵高听后,对于李斯这个原来的盟友,赵高也没有放过。

在之后的时间里,赵高不断网罗罪名,欲借胡亥之手除掉李斯。

赵高的设计使胡亥对李斯开始产生不满,见此,赵高又找机会向胡亥诬陷了李斯三个罪名:一是李斯原来参与了拥立胡亥即位,但后来总抱怨自己不受重用,想和胡亥分土做王。二是李斯的儿子李由做三川郡守,而陈胜作乱经过三川郡时,李由却不积极镇压,因为他和陈胜是邻县的同乡。并且还拿出了李由和陈胜私下中通讯的证据,至于证据是真是假已经不重要了。三是李斯作为丞相,权利过大,超过了皇帝,但还不满足,似乎有异心。

三条罪名,条条都在李斯自己改革的秦法当中,按罪当诛。胡亥听了赵高的话,立马派人监视了李斯。

李斯听到消息,心中不安的同时也算是有了一个破釜沉舟的打算,于是上书揭发赵高的劣迹。

可胡亥却并不相信,反手就将书信递给了赵高。

胡亥“爱卿,你看看这上面说的是真是假。”

赵高一看,尽管心中恐慌,但依旧镇定的说道“陛下,臣一直以来就在陛下身边,所作所为陛下一清二楚,那里会有这些事的发生。”

“就算有,陛下只需要一句话,臣不依旧是刀下亡魂。”

胡亥听后哈哈大笑,赵高这番话算是说到了他的心里去。身为这个庞大帝国的掌控者,对方的生死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怕什么!

赵高知道这一次自己算是躲过去了,可下次?和李斯的斗争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双方之间只有一个人能够活下来,并且继续笑着掌控这个帝国。

赵高进一步罗织罪名继续诬陷李斯。在这样频繁的构陷下,胡亥相信了赵高,下令将李斯抓捕,交给赵高负责审理。赵高自然不肯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对李斯用尽了他所写的酷刑,强逼李斯认罪。李斯无法忍受酷刑折磨,只得屈打成招。最终赵高拿着李斯的供词上报胡亥。

(最后,李斯在公元前208年,即胡亥即位的第二年,被处以极刑:先是黥面,然后劓,砍断左右趾,最后是醢,这在当时是最为残忍的一种处死方式,叫做“具五刑”,即用五种刑罚处死。李斯的一家也同时被杀。赵高后来也为自己的残忍付出了代价,两年后被子婴诛杀。)

赵高继续蛊惑胡亥征发全国的农夫修造阿房宫和骊山墓地,同时调发五万士卒来京城咸阳守卫,同时让各地向咸阳供给粮草,而且禁止运粮草的人在路上吃咸阳周围三百里以内的粮食,必须自己带粮食。除了常年的无偿劳役外,农民的赋税负担也日益加重,最终导致了陈胜吴广大泽乡的起义与全国性的反秦战争。

大泽乡起义的檄文传到咸阳,赵高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选择了隐瞒消息,他不愿将胡亥的美梦惊醒。

赵高叫来自己的弟弟赵成,让他主意胡亥身边的人,害怕他们将这个消息透露给胡亥。同时让女婿阎乐警告咸阳城所有官员与百姓,禁止讨论这件事,一经发现,立即处以极刑。

赵高没有想到这一次的起义居然是大起义的序幕,陈胜一人牵动了整个秦帝国,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各郡县纷纷传来请求支援,有的信件甚至是反军送来的。

这其中最嚣张的可以说就是陈胜,他声称要在两个月之内打到函谷关内,兵临咸阳城下。

赵高见事态越发严重,知道再继续满下去只会带来更大的不良后果。可要是一下就将这么多叛乱信息递上去,自己这颗人头说不定就真不保了。

于是赵高找到李斯商议,两人现如今虽然是对手,可外敌当前,还是要先解决问题。

李斯见此,也知道了事态的严重性,心中想了好了方案,都被他自己给一一否决。为何会有如此之多的叛乱,他心中十分清楚,可要改,太难了。

胡亥的性子是什么已经十分明朗,只愿意听自己想要听的,只愿意看自己想要看的,任何违逆他的话与建言,都有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最后,李斯低头叹气离开,表示自己无能为力。

赵高见此,心中恨意大起。他对于治国这方面那可是一点天赋都没有,完全不知道现在这样的情况到底该怎么处理。心中记恨李斯的同时,也只能先报最小、无威胁的上去。

胡亥听到赵高的禀告并不相信,在他的认知中,秦帝国的强大足以让天下所有人胆寒。面对秦军铁骑,强如六国都被秦军马铁给踩在脚下。

十几年了,不要说叛乱失去几大郡县,就连一个乡都没有失去过,怎么会突然之间就冒出来反叛着呢?

依旧沉浸在往日荣光中的秦二世压根儿就对赵高说的派军平叛不放在心上,他笑着说道“爱卿,你继续去忙的吧!朕要歇息了。”

赵高就这样离开了宫殿,心中说不出喜和忧。他对只喜欢听天下太平这样好话的胡亥实在感到喜爱,因为这样他才能够将自己的抱负施展开来,可在看到宫殿内熟悉的场景时,心中不由自主就想起始皇帝来,想起始皇帝的亲力亲为治理国家,让整个天下的人都生活在他那伟岸的身影下,他就不由一阵唏嘘。

回到自己的府邸,赵高叫来阎乐商议该如何处理这件事。

阎乐,咸阳令。原本只是一个小小刀笔吏,只因为攀上了赵高这条粗壮大腿,于是一步一步走进了秦帝国的权力中枢。

早年的阎乐在咸阳这座帝国中心,小小刻书匠的他应该一辈子都在竹简中度过。可一场世俗无比的见面,改变了他的一生命运。

他与赵高收养的女儿相互倾心,两人顺理成章喜结连理,后续在赵高的帮助下,一步一步的走上了秦帝国的官场。

阎乐身型修长,面容姣好,再加上常年与刻字打交道,身上养出了一股独特气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