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老百姓要的42(1 / 2)

长江黄河之浊,只是一个比方。

卓敬的意思,依旧是立足于如何能让更多官员,变成德才兼备的人。

这问题自古以来就有,历代帝王都为此头疼不已。

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人,目前还没有出现。

朱允熥也没有过多思考什么,朝堂之上全部都是德才兼备的人,那本就是一种奢望。

像诸葛亮这样的完人,千年来能够出现一个,那都是极为难得的事情。

朱允熥对此自然有完善的应对方法,不过是拾前人牙慧罢了,算不得有多难。

很快他就写完,将答卷交上去,也不等卓敬说什么,直接赶去除草。

往后的时间如水一般流过。

朱允炆每日里都在精心的编织着自己温文尔雅谦谦君子的人设,争取着让老朱刮目相看。

再不济,也得将之前《治安疏》带来的不良印象给洗刷干净。

他的努力朱允熥看在眼里,只能感慨一声,攻守之势异也。

前些时间,还是他苦心经营,通过种种惊人的言论,这才打开局面。

现在轮到朱允炆开始挣扎了,变化来的如此之快,叫人惊讶。

朱允熥依旧不疾不徐的推进着自己的计划,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着老朱,同时也在不断加深自己的优势。

至于勋贵那边,朱允熥依旧没有任何联系的意思。

以老朱对勋贵的忌惮态度,如果他为了争夺储君之位,想方设法的联系勋贵,反而会让老朱不安心。

勋贵虽然天然站在他身后,可无论什么关系,都是需要利益来维系稳定。

争夺储君的道路上,勋贵一旦插手进来,也就意味着朱允熥将要在继承皇位之后,割舍出一定的利益,来维持勋贵集团的稳定。

这事情自古皆然,无论是何种势力,一旦拥有了从龙之功,势必会势力扩张,从而跻身新的权贵阶层。

勋贵已经足够贵气,甚至老朱已经有磨刀霍霍的意思。

这个关键时刻,朱允熥再和勋贵走的近一点,恐怕他成为储君之日,就是勋贵亡命之时。

到时候说不定得重蹈建文帝的覆辙,被朱棣夺取天下!

勋贵只能算作一种隐性的政治资产,一旦拿到明面上说事,老朱第一个不答应。

如何在老朱手底下救下这帮子勋贵,着实叫朱允熥头疼。

勋贵们平日里手脚都不干净,做事情也有些肆意妄为,颇多不法之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