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种地(1 / 2)

朱允炆并非蠢材,黄子澄和齐泰在他身边,三个臭皮匠,也能顶个诸葛亮。

集思广益,一些明面上的问题,他们已经看出来。

勋贵,是朱允熥的优势,他争取不来。

可现如今,勋贵也是掣肘!

无论是他,还是朱允熥,都太年轻了。

这些个骄兵悍将,会让人生疑。

寻常人生疑,大多不了了之。

可皇帝生疑,非得是人头落地不可。

储君之位的争夺,牵涉到勋贵,势必会让老朱疑心更重。

朱允炆可就是盼着这事呢!

……

学堂外,老朱眉眼深沉。

革元朝姑息之政,治旧俗污染之徒。

这的确是他在《皇明祖训》中所说。

曾经,在奉天门前,他召集蒙元旧臣,询问元朝政事得失。

元廷旧臣马翼回答:“元有天下,以宽得之,亦以宽失之。”

老朱对此素来并不认同,以宽得天下,素来有闻,可没听说过还有以宽失之。

这个道理,很多人不清楚,也讲不明白。

如今自家两个还未行冠礼的孙儿,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并从中延伸出来,实在叫他老怀大慰。

允炆和黄子澄、齐泰等人亲近,还能问询些东西。

可熥儿和这两个似乎不是很对付,从过往记录来看,也不见他请教。

大概率是抄书的时候,悟出来的。

或许,其中有老大的手笔?

而且听熥儿的口风,元朝对于官员的放纵,以至于加诸百姓身上的暴政,都不是灭亡的根本。

他倒想听听,自家这个十三岁的孙儿,能说出什么东西来!

……

嘴炮了这么久,朱允熥也不再卖关子。

朱允炆想看他出丑,好抬高自己,这打算实在幼稚。

看问题看不到根本和实质,只能浅薄的进行思考,难怪会败的如此惨烈。

朱允熥挑了挑眉毛,那份自信越发浓厚起来,一开口,就是惊世骇俗的言论:

“诸位,我今日要说的,并不只局限于一朝一代的得失。

我要讲的东西,涉及到了从汉到元,诸多朝代的得失兴衰。

这道理,二哥没能想到,黄师也未能思考,在下不才,这几日思索之中,有所心得。”

朱允炆和黄子澄脸都麻了,今日里已经被鄙弃三回了。

可越是如此,他们越发好奇,朱允熥到底有什么重大发现,以至于如此骄狂。

方孝儒也好奇不已,方才朱允炆的元亡于暴政,他深感赞同。

这份答案,不说能拿到满分,但绝对是优秀中的优秀。

只是如今朱允熥先声夺人,吊足了大家胃口,他也不免跟着好奇起来。

门外,满头白发的刘三吾几乎是望眼欲穿了。

他心中感慨,吴王殿下什么都好,就是这喜欢让大家猜的性子,实在是恶劣了些。

难道他不知道,我身边这位皇帝陛下,已经开始不耐烦了吗?

也是,吴王殿下背对众生,的确是不知道身后还有一双逐渐不耐的眼睛在注视着他。

朱允熥无所察觉,他又没长出天眼来,哪里晓得身后老朱已经快想拿鞋子抽人了,他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道:

“从汉朝到元朝,中间经历的王朝十数个,其中有的如二哥所讲,的确是亡于暴政,可有的则不是。

有的亡于暴政,有的亡于异族,有的是权臣作乱篡位……这些王朝看上去没有关联,实际上内里联系紧密。

寻根溯源,从诸多王朝……”

眼看着朱允熥还能磨叽一会儿,老朱走进来吼道:“小兔崽子,磨磨唧唧的做什么,说话这么不爽利,跟谁学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