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49(1 / 2)

当天晚上回到家,他顾不上连日来的劳累与疲倦,安慰邱云进房睡觉后,李良安在客厅翻箱倒柜地找出了笔和纸,又在餐桌上摊开笔记本电脑,稍稍抖擞精神,便开始了。

他一边回忆这些年在粮库所经历的,那些触及法律底线的,荒诞而令人愤怒的事情,一边用纸和笔记录下来,然后从他的视角,以他的理解,进行客观而详细的描述,最后,再灌注他自己对于粮食,对于粮库,对于中谷储的感情,形成了一篇慷慨激昂的汇报。

确切地说,是控诉,对粮库主任周建国的控诉。

尽管神情凝重,犹豫再三,但这封信终究还是在他轻轻点击鼠标之后,顺利抵达分公司的举报邮箱。

看着屏幕上“发送成功”的提示,不知道为什么,李良安并没有期待中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他也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相反的,他有种怅然若失的感受,仿佛一切都结束了,而这一切,也包括他自己的人生。

他痴痴地盯着电脑屏幕,不知不觉间,屏幕变得模糊了,他的眼中也噙满了泪水。

在一片模糊中,他看到了母亲,瘦削的身影,孤独落寞;母亲转过身,却是一如既往地面带微笑,那笑容始终充满慈爱和期盼;渐渐的,母亲脸上的笑容消失了,转而眼含泪光,掩面而泣;她依依不舍地抬头翘望,又缓缓伸手,希望能够触摸到眼前的李良安,奈何已是遥不可及,只得微微摇头,将悲痛和感伤化作一串串如雨的泪珠。

顷刻间,母亲的身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父亲生前的模样。

然而,父亲的面孔却是住院时的那般憔悴,没有了往日的精神,再也严肃不起来了;李良安想要努力回忆起父亲曾经严肃认真的模样,但他此时才意识到,他已经很久没有认真仔细地观察过父亲的面容,父亲也很久没有严肃地对他说过,曾经那些一直挂在他嘴边的话。

此时的李良安后悔莫及,又愧疚万分。因为他此时已经走上了一条,和父亲心中所想不一样的道路。

从他对22仓的事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从他对周建国逆来顺受听之任之,冥冥中,他就已经在与他们同流合污。尽管他身不由己,尽管他人微言轻,但有些事,不与为敌,皆为帮凶。更何况,这一次,他是赤裸裸地收了王军的“捐赠”。

原来,父亲住院期间,李良安“意外”收到的那笔医药费,捐赠人正是王军的弟弟,王磊。

之所以这么轻易就能够查到捐赠人,是因为李良安心里清楚,他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在这生生死死、来来往往的医院,根本没有人会在意他;而但凡他开口借钱,诸位亲朋也都慷慨解囊,没有必要再搞匿名这一出;在这熙熙攘攘的名利修罗场,李良安也知道,慈善家毕竟是少数,而如果不是真正的做慈善,大概也总会留下些蛛丝马迹,等他去寻找这份恩情。

当然,也得益于李良安的知恩图报,才能如此顺理成章。

对于这件事,李良安也丝毫不避讳,将其一五一十全都写进了那封信里。他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

就这样,李良安收起笔记本电脑,关上客厅的灯,怀着复杂的心情,缓缓走进了房间。

然而,这封信已经发出几天,分公司却并没有任何回应,石沉大海,反而更让李良安忐忑不安。

又过了几天,李良安从周建国口中得知,分公司要来东茂库检查,但李良安不知道这个检查,和他那封信有没有关系。

“来来来,我跟你们说啊,分公司检查组明天就来了啊……”周建国急忙叫来赵庆华和李良安,对他们说,“你们让各部门马上动起来,都打起精神……”

“明天就来?”赵庆华吃惊道,“这么急吗?”

“这次检查本来就是不打招呼!”周建国严肃地说,“这还是分公司有人悄悄透露给我的,我一听说,就叫你们来了,会后抓紧时间去准备吧。”

“那这次检查……”李良安还惦记着自己的那封信,所以吞吞吐吐地试探道,“检查什么呢?”

“方方面面……”周建国对二人说,“常规的肯定有粮食的数量质量,账实相符,然后就是粮库的购销啊、接待啊、财务那些,反正就是经营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所以才把你们两个都叫过来。”周建国想了一会儿,又看着李良安,“你赶紧安排一下明天的接待,虽然说是不打招呼,但是该有的待客之道还是要有的,别太简陋,也别超过规格,这些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李良安默默地听着,缓缓点了点头。

“那12仓?”赵庆华赶紧问道,他看了看周建国,又看了看李良安,最后又看向周建国。

“12仓怎么了?”周建国刚说完,他才想起来什么,于是连忙反问道,“出库的批复还没下来吗?”

“没有哇!”赵庆华面露难色,“我也一直在催分公司,但就是不见动静。”

周建国脸色突然有些凝重,他低头沉思了一会儿,而后抬头问道:“那12仓现在出了多少?还有多少?”

“这阵子一直在下雨,出库速度倒是没那么快,应该只出了一半,3000吨左右。”赵庆华不紧不慢地回答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