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血雨腥风应有涯 第四十四节 李北海含冤杖死38(1 / 2)

第四十四节李北海含冤杖死

大家加紧赶路,这天赶到北海,又一个惊天噩耗传来。北海太守李邕为被李林甫构陷,含冤杖死。

李邕,字泰和,鄂州江夏人。出身江夏李氏,博学多才,少年成名。起家校书郎,迁左拾遗,转户部郎中,调殿中侍御史,迁括州刺史,转北海太守,史称“李北海”。与宰相李适之交好。

杜甫与李邕忘年交,痛苦地回忆着二人齐州会面的点点滴滴。

会见的欢宴就安排在新建的历下亭上。李邕、杜甫在座,还有许多齐州的知名人士出来作陪。

李邕与杜甫把酒长谈,论诗论史,也谈及了杜甫的祖父杜审言。

杜审言擅长做五言诗,工于书札,有才能,有名声。年轻时即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为“文章四友”,世人称为:“崔、李、苏、杜。杜审言和王勃关系很好,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写给杜审言的。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李邕也夸赞杜甫的才华,定能超过他的祖父杜审言。这让杜甫十分感激。写了《陪李北海宴历下亭》已纪念。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李邕也写诗《登历下古城员外孙新亭》留念:

吾宗固神秀,体物写谋长。

形制开古迹,曾冰延乐方。

太山雄地理,巨壑眇云庄。

高兴泊烦促,永怀清典常。

含弘知四大,出入见三光。

负郭喜粳稻,安时歌吉祥。

李白对李邕的感情就比较复杂了,刚出山闯荡江湖时,曾求见过李邕,结果没被看好。闯荡江湖日久,对李邕的看法有所改变。李白在益都听到了李邕见义而舍己相助的传奇故事。有一个女子,丈夫被人谋害。女子持刀复仇,刺杀真凶而获狱,罪当极刑。这时候李邕奋不顾身上疏朝廷,救下女子,由此李白写下了叙事乐府《东海有勇妇》:

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

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

东海有勇妇,何惭苏子卿。

学剑越处子,超腾若流星。

捐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

白刃耀素雪,苍天感精诚。

十步两躩跃,三呼一交兵。

斩首掉国门,蹴踏五脏行。

豁此伉俪愤,粲然大义明。

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

舍罪警风俗,流芳播沧瀛。

名在列女籍,竹帛已光荣。

淳于免诏狱,汉主为缇萦。

津妾一棹歌,脱父于严刑。

十子若不肖,不如一女英。

豫让斩空衣,有心竟无成。

要离杀庆忌,壮夫所素轻。

妻子亦何辜,焚之买虚名。

岂如东海妇,立事独扬名。

对于李邕的死,杜甫悲痛欲绝,他写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哭道:

长啸宇宙间,高才日陵替。古人不可见,前辈复谁继。

忆昔李公存,词林有根柢。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