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血雨腥风应有涯 第四十三节 皇甫惟明含冤死37(1 / 2)

第四十三节皇甫惟明含冤死

大家加紧赶路,历经千辛万苦赶到播川,可还是晚了一步。播川太守皇甫惟明含冤而死。

皇甫惟明,安定朝那人。当代名将。建言和亲之利,奉命出使吐蕃,促进唐蕃修好,历任左卫郎将、侍御史、长春宫使、司农少卿,出任检校司农卿、陇右河西节度使。

吐蕃因屡败于唐军,便遣使请和。皇甫惟明知道后,便面陈和亲之利。皇帝却认为:“吐蕃赞普往年尝与朕书,悖慢无礼,朕意欲讨之,何得和也!”皇甫惟明解释道:“开元之初,赞普幼稚,岂能如此。必是在边军将务邀一时之功,伪作此书,激怒陛下。两国既斗,兴师动众,因利乘便,公行隐盗,伪作功状,以希勋爵,所损钜万,何益国家!今河西、陇右,百姓疲竭,事皆由此。若陛下遣使往视金城公主,因与赞普面约通和,令其稽颡称臣,永息边境,此永代安人之道也。”皇帝觉得言之有理,便令皇甫惟明和内侍张元方出使吐蕃。二人至吐蕃,对赞普和金城公主说明来意。赞普非常高兴,欣然请和,唐蕃两国遂修旧好。

大家到皇甫惟明坟前祭奠,追思皇甫惟明卓越的功绩。

吐蕃大军进犯陇右地区,皇甫惟明立即率军迎击,在青海大获全胜。吐蕃大将莽布支再率3万余人马,与皇甫惟明部交战。唐军先锋骑将王难得率先出阵,与吐蕃赞普之子琅支都交锋。琅支都被王难得枪挑于马下。吐蕃军阵脚大乱。皇甫惟明指挥唐军乘势掩杀,斩获5000余人。

不久,皇甫惟明便发现吐蕃军每次进犯陇右地区,都以洪济城为前哨阵地,遂决心除去这个隐患。皇甫惟明亲自率领兵马自西平郡出发,长途奔袭,推进千余里,向驻守洪济城的吐蕃军发起进攻。由于唐军远道而来,出其不意,很顺利地便占领该城。

对皇甫惟明的战功大家高度称赞。而关于和亲一事的好坏有不同的见解。

岑夫子对此赞成,和亲能促进中原与边疆少数民族和平交往。引用薛稷诗作《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天道宁殊俗,慈仁乃戢兵。

怀荒寄赤子,忍爱鞠苍生。

月下琼娥去,星分宝婺行。

关山马上曲,相送不胜情。

李白此时有感于此,联想到王昭君,写下诗歌二首来抒发自己的感触:

其一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其二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