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血雨腥风应有涯 第四十二节 李适之服毒自尽36(1 / 2)

第四十二节李适之服毒自尽

大家加紧赶路,这天赶到宜春。又听到一个噩耗,宜春太守李适之听闻韦坚被杀,罗希奭他们朝他这边来,惊惧之下,服毒自尽。

李适之,原名李昌,陇西郡成纪县人。唐太宗李世民曾孙,恒山愍王李承乾之孙。唐朝宗室、宰相、诗人。治政宽和,深得人心。其后与中书令李林甫争权不敌,渐渐失宠,后罢去相位,改授太子少保。李林甫上奏弹劾李适之与韦坚结党营私,李适之被贬为宜春太守。

李白愤恨道:“李适之宰相我早有耳闻,我们五百年前还是一家。他的诗歌《罢相作》写得非常巧妙,寓意很深。”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

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李白进一步说:“李适之宰相还写过一首诗歌《朝退》也很不错。”

朱门长不闭,

亲友恣相过。

年今将半百,

不乐复如何。

岑夫子连声可惜:“我师兄孟浩然特别爱喝酒,常给我提到李适之宰相,善饮,喜交游宾客,日兴费万钱。如此豁达之人,居然被罗织门罗希奭他们逼死,太可惜了。”

岑夫子又说:李适之宰相和贺知章也是好友,也曾写过《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圣代全高尚,玄风阐道微。

筵开百僚饯,诏许二疏归。

仙记题金箓,朝章换羽衣。

悄然承睿藻,行路满光辉。

高适说:“李适之宰相和韦坚大人一样,是个实干家。谷水、洛水年年泛滥,耗费民力。河南尹李适之动用内库钱财,修筑上阳、积翠、月陂三大堤防,成功抵御谷洛水患。皇帝大喜,为李适之勒石记功,并让永王李璘书写碑文,令皇太子李瑛题写碑额,拜李适之为御史大夫。”

杜甫说:“李适之宰相性情中人,不讲究细节。但因性情粗疏,时常进入李林甫的圈套。李林甫哄骗李适之给皇帝出主意:华山有金矿,开采可以富国。李适之上当了,按照李林甫的原话给皇帝说了。可李林甫私下却告他状,说华山是皇帝本命山,乃王气所在,不宜开凿。使皇帝错误判断李适之虑事不周,渐被疏远他。”

王昌龄接着补充:“我听闻李林甫口蜜腹剑,我们一定要提防这一点。与李适之宰相交好的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刑部尚书韦坚、户部尚书裴宽、京兆尹韩朝宗等人先后遭到李林甫的中伤构陷,全部贬官流放。李适之宰相惊惧不安,便上疏请求改任散职。后罢去相位,李适之欣然不已,自以为可以避免灾祸。宴请亲朋,于席间赋诗道: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最终的结局还是被害。对坏人的退让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大家还是一致到李适之宰相坟前祭奠,然后喝酒悼念。

杜甫高歌:“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李白也边饮酒边高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