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延续(上)37(1 / 2)

自从上次两人打电话,盛夕向钱余“诉了一番苦”之后,二人这“晚间通话”的习惯,就在无形中被打破了——要不就是盛夕先回到宿舍,可因为熬不住,于是她给钱余在微信上留个言,然后早早地睡了;要不就是钱余先躺床上,给盛夕发条微信,然后默默地等着,再然后……天就亮了,睁开眼睛,他才看见盛夕的留言:

“太晚了,我就不给你打电话咯。

你早点休息。”

两人不断地“错过”,于是渐渐地把“爽约”当成了“常态”,就连周末也是如此。

钱余觉得他俩不能再这么下去了——且不论“十一”过后,盛夕能不能“请假”和自己去领证,就冲着二人这“一周都聊不上几回”的势头,若长此以往,今后两人这关系要如何经营、维系,恐怕都是个问题。

自从钱余和盛夕谈起了恋爱,除却重大考试的日子,他俩都是“雷打不动”,按时打电话“诉衷情”的——这“相隔千里”的阻碍都熬过来了,如今同在一城,却过上了“既见不上面,又说不上话”的日子,如此继续下去,可还得了?

钱余顿时感觉到了危机,他快速吃完了饭,给盛夕发了条微信——他俩得找个时间,好好地聊一聊……

明明“近在咫尺”,却时常见不到彼此的情侣,当然少不了陈幸和郭子昱这一对。不过很显然,这二人并不像前者那般在意——也许钱余和盛夕是典型的“由奢入俭难”吧,好不容易都在大学城里读研,可却过上了完全“不如”异地恋的日子,心里自然有落差。而陈幸和郭子昱这两人,总是有空了才见面,就算没时间通话,也能靠着先后在微信上留言,断断续续地聊上“十天半个月”,二人早已习惯平平淡淡、细水长流,所以自然没有太多“期盼”。

正当钱余收起手机,再次进入实验室的时候,陈幸倒是寻了个空闲,结束了大半天的实验,往附属医院走去——难得郭子昱这周周末不用值班,于是陈幸迅速做完了实验,前往郭子昱所在的医学实验楼。

七夕刚过,郭子昱的投稿文章就有了下文——期刊编辑将审稿意见发回,鼓励作者补充实验后,再将文章投回本期刊。至此,郭子昱的“研究生日常”,除了跟着导师下门诊、入病房、值夜班,更多的时间便是一头扎进实验室,根据审稿人的要求,做起了各类补充实验,完善结果。

可如今快半个月过去了,他却没有太多的进展。眼看着编辑规定的“返修期限”越来越近,郭子昱充分感受到了“deadline”一词的含义。

所谓“deadline”,通常指“某事必须在该时间点之前完成”,即“最终期限”。但它的本义,却是非常浅显的字面意思——画在监狱里或其周围的一条“死亡线”,犯人一旦越过,将会有被射击的风险。

而对郭子昱而言,这“deadline”更像是一份“最后通牒”,若无法按时将文章按要求投回,恐怕要“挂”的就是他自己了。

“你妹的——这蛋白我跑了第三轮了啊……”

陈幸刚走到门禁外,就听到里间的那一声“呐喊”。

郭子昱在发脾气?

“我应该没听错吧?”陈幸自言自语了一会儿,然后拿起了电话。

郭子昱感受到兜里的震动,于是掏出手机,接着压了压心中的“火气”,这才按下了接听键。

“难得听见你‘爆粗’啊。”陈幸想要缓和一下气氛,“嘻嘻,快出来接我。”

陈幸并非附属医院的实验人员,所以没有门禁卡,只能让郭子昱亲自出来,把门刷开后再放她进去。实验室距离楼层门禁还有一段距离,可方才陈幸却能听得清清楚楚。可想而知,郭子昱刚刚“发火”时,吼得有多大声。

“今天实验室就你一个人啊?”

郭子昱点了点头:“这大周末的,除了值班的,估计都在补觉吧。”

“你要补充的实验很多吗?”

“一些小的实验已经补充完整了,就是这蛋白……”郭子昱很是烦恼,“唉,只怪当年实验室选的那家生物公司不太靠谱,我们托他们做的那个蛋白抗体效价不高。每次一做Western,我就犯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