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理想的世界(下)36(1 / 2)

陈幸快步赶回实验室,刚忙上不久,钱余这头已经洗漱完毕。他躺在宿舍的单人床上,给盛夕打起了电话。谁知等了许久,也没等到盛夕接听,钱余十分纳闷,只好在微信上给她留了言。

盛夕刚入学就这么忙么?还是她和宿舍的室友出去high啦……

一直等到晚上十一点过,钱余早已昏昏欲睡,不免被手机的振铃吓了一跳。

“你今天……怎么,这么早就给我打电话啦?”盛夕听上去也快要睡着了,“狠狠地”打了个呵欠。

“是你晚了吧。”

虽说钱余今天“偷了个懒”,比平时早了一些回宿舍,但他也是卡着盛夕的点才打了电话。

“你们宿舍是不是出去聚餐啦?”

“哎,别提了,哪有机会去呀!”盛夕正好有“一肚子的苦水”等着倒呢。

盛夕刚入学,就天天泡在实验室里,可却没碰见过自家导师几回——原来这学期开始,她的导师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搞行政”上,希望能在学院里多谋个职位,在学术圈增加更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学术研究做到了一定程度,便希望在“行政”方面也能够有所建树,也算“无可厚非”。

虽然导师很少亲自到实验室,但他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证整个课题组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还能够正常运转——实验室开始实行严格的“打卡”制度,每位学生在每个工作日上午,只要没有课程要上,就必须八点前到实验室,晚上八点后才可“打卡签退”。整个制度的实施,均由科研助理和实验室管理员代为监管。

此外,导师还增加了博士后的招揽名额,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代替”自己,更好地“掌管”科研课题,并打算令优秀的博士后留校,成为自己的“贤内助”。

导师还给每位新生都安排了一位博士,如今盛夕由一位师兄带着做实验,天天从早忙到晚。虽然她每天努力工作,任劳任怨,可架不住师兄总是唠唠叨叨:

“师妹呀,你看你读的是‘专硕’,也就短短的两年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虽然实验室对‘专硕’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但是你做实验的时间,本来就比其他‘学术型硕士’少了一半,所以你得抓紧,平时周六周日啊,也要好好地利用起来。”

师兄谆谆教诲,只希望盛夕能够平平顺顺地度过这两年。

“我自己‘挨训’也就算了,可别连累了师妹你……”

“实验室的博士后老凶啦!”盛夕不禁在电话里诉苦,“我们私底下都叫他们‘小老板’,有些博士师姐被骂得都忍不住‘哭鼻子’了。”

如今博士后“接管”了大部分的课题,还得时常兼顾“指导”博士生的任务,压力极大。若是博士生实验不顺利,拿不出结果,他们也很难向导师交代,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这“火气”一上来,难免收不住。

“我现在呀,总算体会到小幸读博的辛苦了——这简直是‘压力山大’啊……你以后会不会也这么辛苦啊?”盛夕问道。

钱余想了想,回答道:“师兄师姐的压力也很大,不过我们导师倒没有恶语相向过。”

“那你们可真幸运,碰到个脾气好的老师了……”

盛夕今天累坏了,和钱余寥寥数语,便挂了电话。她今日没课,于是做了一天的微生物培养,尽管只是些比较容易的操作——配置培养基、灭菌、培养基倒板、划菌接种……但如此循环反复,也要耗费一整日的体力和脑力。

与其他硕士生相比,盛夕的课题相对简单,主要是探索某一生产菌种的培养条件,即该菌在什么条件下长势最好、产量最高,最后可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虽然讲起来容易,但每测试一次条件,譬如改变一种培养基的成分,或者调试一次生长环境,都要经过菌类培养的一个完整的周期。但若在设置参数区间时,估错了范围,还得重新规划……如此看来,这实验也甚是繁琐。

终于到了周末,盛夕在周六这日还是“加了半天班”,下午好不容易才在宿舍补了个觉。刚醒来不久,就看到宿舍里的另外三个女生进了门。

大伙都是“专硕”,均研究微生物,又住同一间宿舍,平时上课也都在一块儿,可就属盛夕“神出鬼没”的,一大早就“消失”了,每天天黑了才出现。要是想大白天的在宿舍看见她,除非是四人当天都有课的时候。

“本以为我们‘专硕’都是最轻松的,没想到你还这么忙。”专业型硕士通常是课程少,实验任务也不重,深受学术型研究生的“羡慕”。

“没事,不就两年嘛,熬一熬就过去了。”盛夕安慰着自己,接着问道,“你们去哪儿逛啦?”

“去市中心逛了大半天,腿都快要断了。回来的时候,还在超市买了五常大米哟。”

盛夕一听便来了精神:“我们今天‘开小灶’吗?”

看来她这偷偷带进宿舍里的电饭煲,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了。

四人心照不宣,都同时笑了起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