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烟酒僧”Routine(九)——论“课题”(中)21(1 / 2)

听完师兄师姐的“长篇大论”,魏泺和柳沅沉默了许久。直到顺际宁打了个“酣畅淋漓”的呵欠,魏泺才缓缓开口。

“那这‘突变体库’或者‘诱变’……”魏泺想了半天,也不清楚该如何表达,只好草草地收场,“具体是怎样的呀?”

师姐大概也没明白魏泺想要问些什么,只能依照自己的理解,笑着回答道:“找别人要现成的突变体,或者我们自己‘诱发’斑马鱼突变咯。然后进行最直接的‘表型’观察,看看这些鱼有没有长得‘与众不同’嘛!”

其实说起大型的“库藏”资源受益者,最令钱余羡慕的,当属陈幸和郭子昱。他俩都研究癌症,而那些医疗数据库收集的“资源”,大都包括癌症患者的基因组数据——癌症患者通常会出现某些肿瘤相关基因的突变,当这些基因呈现表达异常的时候,人类体内便可能出现肿瘤组织,继而形成癌症。这些患者对于其他“无瘤”的健康人来说,便算得上是“突变体”了。

现有的各大“资源库”,除却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还有源自欧洲的Oncomine癌症基因芯片数据库,国际癌症基因组数据库ICGC……再结合NCBI开发的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以及基于上述数据库开发的各类网站、软件等等——譬如cBioPortal癌症基因组数据探索,UCSCXena基因组浏览器,miRCancer癌症小RNA数据库,TIMER肿瘤免疫浸润数据库,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绘图仪,GEPIA数据库可视化网站……真可谓“数不胜数”。这些“工具”能够给使用者提供帮助,方便他们将各大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大大节省了分析时间。因此,光是某一癌症的单一基因数据,就足够让癌症科研人员“眼花缭乱”。

若是课题组有条件,也可以选择“自行建库”——例如,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进行药物等特殊处理,交予生物公司做基因测序分析,再与对照组做对比,寻找感兴趣的“癌症相关因子”。

不过哪怕不去“建库”,肿瘤研究者从以上的数据库中,将同类型的数据自行做几个交集,也能多多少少筛选到“一星半点儿”的“候选”基因,有那么一些眉目。

其次能让钱余羡慕的,便是他的室友“植物学帅小伙”了。

帅小伙整日在温室的花丛中“拈花惹草”,实验操作愈发熟练。晚上回到宿舍,他也常跟钱余唠嗑,聊一聊拟南芥以及自己所做的工作。

千禧年伊始,人们就完成了野生型拟南芥Columbia-0的全基因组测序,于是SALK研究所着手对其基因组的各个基因,进行了T-DNA插入和鉴定,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突变体库”,并将突变体种子进行共享,让研究者们能够通过“拟南芥信息资源网站”TAIR(TheArabidopsisInformationResource)进行购买。

研究人员根据染色体号、基因名等,在网站上寻找自己需要突变体,然后加入购物车、下单,突变体种子就能从大洋彼岸运过来,经过海关检疫,最后来到自己的实验室。

“想要买哪个基因的突变体啊,只要课题组舍得付钱就行。”帅小伙给钱余做过科普,“其实在欧洲也有一个‘突变体库’,叫做‘uNASC’——欧洲拟南芥储存中心(EurasianArabidopsisStockCenter)。

只不过我们实验室在那儿买得比较少,多数都在TAIR购买。”

“事实上拟南芥研究了这么多年,那些常见的基因,基本都被研究‘透’了,像我做‘植物免疫’的也是如此。虽然还有一些功能未知的基因,但我们也不能凭空去‘瞎猜’它们的作用。如果贸然把这些突变体的种子通通都买回来,那不是浪费钱嘛——万一这些基因没有功能呢?”

“所以靠谱的方法呀,是我们自己拿野生型的拟南芥种子,进行‘EMS化学诱变’,然后筛选突变体,再进行基因鉴定。”

EMS,全称为“甲基磺酸乙酯”,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诱变剂,能够诱发DNA分子产生较多的碱基突变。所以EMS属于致癌物,使用者必须做好安全防护。不过帅小伙总有些“大大咧咧”,拿他的话来说,也不外乎是“就把种子用EMS泡一泡”,如此简单。

“但是后面这筛选、鉴定的工序也挺繁琐的,还好拟南芥有‘生长周期短’这一优势,若是让我做其它的农作物啊,估计我要打‘退堂鼓’咯……”帅小伙感叹道。

就连我国的“天宫二号”环游太空,人们也在舱内给拟南芥留了“一席之地”,让它和水稻共享“太空之旅”——可见拟南芥在植物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那么斑马鱼的“突变体库”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