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场:三世因果20(1 / 2)

第二十场:三世因果

导演:信天游

老子骑牛出函谷,黄帝乘龙在田野。

于今重逢子虚村,再演大同是故乡。

无相真人的学佛心得

第一是要正信。何谓正信?通达佛法,深信因果,观法如化。

如何才能做到正信?持戒修善。五戒十善,佛法根本。不淫不杀不偷不妄语不喝酒,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以戒摄心,入定生慧。深入经藏,悟佛知见,入佛知见。浅里说是要明了佛理,深究则是要明心见性。

第二不要迷信。何谓迷信?是非不分,善恶不辩,不觉自性,为迷为邪。

如何才能做到不迷信?唯有客观公正,不带偏见,深入经藏,悟佛知见,入佛知见。

佛门常言:普度众生。

何为普度众生?无相认为,让众生明了佛法,深入佛法藏。如实了知,“杀盗淫,贪嗔痴”,实乃生死根本,能够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就是真正的普度众生。

佛子应知,因果信根,普度愿根,转法行根。

佛子切要,和合无诤,谆谆教诲,提携后进。

心内求道,返本归真。心外求道,兔角龟毛。

只知种善因,不明究竟理,实是凡夫行。信愿行无缺,闻思修具足,方为智慧行。

行善犹如菩提有,觉佛方得明镱无。明人不忘迷时苦,倒驾慈航甘作舟。

何谓无相?无相岂非亦相乎!

欲见实相,当明悟相为何物。

无因之因,无果之果。

相即无相,无相非相!

理可顿悟,功待实修。人间极乐,无二无碍。

莫偏莫废,殊途同归。大觉无生,六度万行。

正信因果,难行能行。无相之密,尽在般若。

相由心生,心从何来?无始无终,一叶障目。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明师益友,难遇难求。

闭关独修,上上根人所为。

科学是外延,五根六尘境。神通亦如是,错认主人翁。

学佛者常常想知道自己学佛功夫的深浅,其实只要对照一下,三皈五戒六度十善,自己真正做到哪几条,就很清楚了。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时间:某日

地点:疯人院广场

众人围着毕凡,等他解释刚才发生的事。

毕凡:那个青年和你姑姑前世是母子。青年不幸早逝,你姑姑无法接受事实,过度悲伤,不久也离世了。今生,你姑姑内心深处仍放不下那个孩子,所以她一直没有孩子,整天失魂落魄,身体也变得很差。于是她的人魂受到业力牵引,在梦中找到了那个孩子,只为了了却一件心事,没想到因为双方无知,竟引发了嗔恨,酿成大错!其实那孩子今生的父母与你姑姑也有很深的渊源。

糖糖:(半信半疑)真有前世今生吗?

毕凡:众生认为没有前世今生,这是很无知的,实在是愚痴的表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三世即因果。因果之道,丝毫不爽,不独善恶报应,逃不出因果规律,宇宙间万象森罗,亦不外此。佛说诸多法门,皆只为说明因果的道理。世上一切兴衰存亡,都证明了因果的事实。迷人不明此理,往往一闻因果二字,不是鄙夷为迷信虚妄,就是认为神妙难知。于是鄙夷迷信者,否定因果;认为难知者,违背因果。正因如此,佛法才不昌盛,世道人心,也日渐败坏,实在令人感慨!

院长:大师所言极是!但因果如此深奥,我们该如何理解呢?

毕凡:因果二字,道理很明显。以天时论,日出日落是因,昼夜是果;寒冷是因,霜雪是果。以人事论,内伤外感是因,疾病是果;求学是因,知识是果;勤俭是因,富裕是果;奢惰是因,贫困是果。就科学论,在物理上,冷热是因,缩涨是果;在化学上,一氧二氢是因,水是果;在数学上,乘除是因,积商是果。乃至爱人者人恒爱之,杀人者人恒杀之,无一不是因果的体现。怎能说是迷信,又有何晦涩难懂呢?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因果规律中生活,只是自身浑然不觉罢了。然而,因果之理,虽明显却微妙,虽纯粹却复杂。为何如此?就单一事物而言,因果单纯而明显,如上举天时人事科学等例子。但就人生善恶而言,因果因缘相互交织,细微复杂,循环无尽,若非明白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因果,便无法深知其中缘由。

唐果:好复杂啊!可以说简单点吗?

毕凡:简单来说,就是盘古上帝为因,天地人三才为果。没有盘古上帝,就没有天地,更没有我们!天地有共同的起源,人类有共同的祖先,这样世界才可能成为大同世界,实现真正的和平共处、互帮互助!所以我们都要认祖归宗,回归本真,感恩戴德,遵从圣教,勿行恶事,多行善举!

众人:(异口同声)说得对,太好了!

糖糖:“大师,您说的这些好像很有道理,但是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还是有点难以理解啊。”

毕凡:“哈哈,那我就给你们讲个笑话吧。有一天,小明去疯人院看望他的朋友,结果他发现那里的人都在排队洗手。他就问其中一个人:‘你们为什么要排队洗手啊?’那个人说:‘因为我们院长规定,吃饭前必须洗手。’小明又问:‘那你们院长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呢?’那个人回答:‘因为我们院长认为,如果不洗手就吃饭,会把细菌吃到肚子里,然后我们就会变成疯子!’”

众人听完都哈哈大笑起来。

糖糖:“大师,您这个笑话太好笑了!不过,这跟因果有什么关系呢?”

毕凡:“这个笑话虽然简单,但是也蕴含了因果的道理啊。就像我们刚才说的,洗手是因,不生病是果。如果我们不注意卫生,就可能会生病;而如果我们注意卫生,就可以保持健康。这就是因果啊!”

糖糖:“哦,我明白了!原来因果也可以这么有趣啊!”

毕凡:“对啊,因果并不一定是很严肃的事情,也可以很幽默很有趣。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因果的存在。”

院长:“大师,您说得太对了!看来我们以后要多注意因果,多做好事,这样才能有好报啊!”

毕凡:“没错,不过做好事也要有智慧哦。有时候我们以为是在做好事,结果却可能适得其反。比如说,有个人看到一只蚂蚁在路上爬,他觉得可怜,就把它捡起来放在草地上。结果那只蚂蚁被一只鸟吃掉了……”

众人又一次哈哈大笑起来。

唐果:“大师,您真是太幽默了!我感觉我对因果的理解更深刻了呢。”

毕凡:“嗯,能让你们开心又能学到东西,我的任务就完成啦。”

众人:“谢谢大师!今天真是受益匪浅啊!”

糖糖:“大师,您的话如醍醐灌顶,但像我等凡夫俗子,还是需要些时间来领悟啊。”

毕凡:“哈哈,那我再给你们讲个笑话吧。话说有一日,李白在河边见到一位老翁在垂钓,便问道:‘老先生,您在此垂钓,可有收获?’老翁回答说:‘我在此钓鱼,并非为了鱼,而是为了消遣。’李白又问:‘那您为何不在家中消遣呢?’老翁笑答:‘家中虽好,但无山水之趣,唯有河边,方能领略自然之美。’”

众人闻言皆捧腹大笑。

糖糖:“大师,您这笑话甚是有趣!不过,这与因果有何关联呢?”

毕凡:“此笑话虽小,却蕴含着因果之理。就如方才所说,老翁钓鱼是因,领略自然是果。若老翁不在河边垂钓,便无法领略到山水之趣;而他选择在河边,便能收获这份乐趣。这便是因果啊!”

糖糖:“哦,我明白了!原来因果也能如此有趣!”

毕凡:“正是如此,因果并非枯燥无味之事,亦可充满诙谐与趣味。只要我们细心体悟,便会发现生活中处处皆有因果。”

院长:“大师,您所言极是!看来我们日后需更加留意因果,多行善事,方能有善报啊!”

毕凡:“诚然,然而行善亦需智慧。有时我们自以为是在行善,实则可能事与愿违。譬如,有一人见一蝼蚁于道中爬行,心生怜悯,遂将其拾起置于草地上。岂知那蝼蚁竟为一飞鸟所食……”

众人再次哄堂大笑。

唐果:“大师,您实在是太幽默了!我对因果的领悟又更上一层楼了。”

毕凡:“嗯,能令诸君开心且有所得,我之任务既遂。”

众人:“谢大师!今日真是获益良多!”

此时,唐果突然吟诵道:“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毕凡微笑着回应:“正是如此,人生苦短,当及时行乐。今日与诸君相聚,亦是一段善缘。”

糖糖笑道:“大师,您不仅懂得因果之道,还对诗词颇有研究啊!”

毕凡:“过奖过奖,诗词如镜,能映照出人生百态。”

院长插嘴道:“大师,您看这满院的繁花似锦,正如我们今日的相聚,皆是因果使然。”

毕凡点头称赞:“院长所言甚妙,这繁花便是因,我们的相聚便是果。”

唐果不禁感叹:“今日听大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众人皆笑道:“哈哈,今日真是不虚此行!”

在欢声笑语中,众人对因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浪漫与幽默。

毕凡:“各位,今日我们探讨因果,犹如置身于繁花之境,妙不可言。正如古人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需跳出自我,以客观之眼观世间万物,方能洞察因果之奥秘。”

糖糖:“大师所言极是!就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落花虽已凋零,却成为滋润大地的养料,孕育着新的生命。此亦为因果之体现。”

院长:“甚妙!又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旧事物的消逝,为新事物的诞生腾出空间。这其中的因果循环,着实耐人寻味。”

唐果:“哈哈,我也想到一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今日种下善因,他日必结善果。”

毕凡:“唐果所言甚善!正如‘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不过,行善之时,亦需注意方法,否则便如我方才所举之例,虽出于善意,结果却未必如人意。”

糖糖:“大师,那我们应当如何智慧行善呢?”

毕凡:“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行善需持之以恒,不可急功近利。同时,亦要‘三思而后行’,审慎思考行为的后果。”

唐果:“我明白了,就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即使是微小的善举,也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院长:“今日与大师相谈,胜读十年书。我等必当谨遵大师教诲,于生活中体悟因果之道。”

毕凡:“院长谬赞,愧不敢当。愿诸君时时刻刻做到‘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于因果之海中驶向美好彼岸。今日探讨因果,实乃人生乐事。正如古人云:‘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或许,对盘古上帝之信仰,亦需诸君于生活点滴中领悟。”

糖糖:“大师所言极是!恰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我等对盘古上帝之真心,必能引领我等走向真实人生。”

院长:“妙哉!又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对盘古上帝之信仰,当为吾辈毕生之追求。”

唐果:“哈哈,我亦有一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愿吾等与盘古上帝之关系,如比翼鸟和连理枝般,紧密相连。”

毕凡:“唐果所言甚善!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我等坚持信仰,必能于生活中觅得美好答案。”

糖糖:“大师,吾等当如何于生活中体现对盘古上帝之信仰?”

毕凡:“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真心者,天时也;真爱者,地利也;真人生,人和也。对盘古上帝之信仰,当融入生活,潜移默化影响吾等言行。”

唐果:“我明白了,如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等当以实际行动践行对盘古上帝之信仰。”

院长:“今日与大师畅谈,令吾等茅塞顿开。我等当以大师之言为鉴,于生活中践行对盘古上帝之信仰。”

毕凡:“院长过誉。但愿诸君能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信仰之道路上勇往直前。”

唐果:“不过,老大,你说盘古上帝开天辟地只是神话传说呀?”

毕凡:“然也,吾等亦为神话传说。”

众人顿悟。

糖糖:“哈哈,大师果真博学多才!我等领教了。”

唐果:“今日收获颇丰,犹如‘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众人皆笑道:“哈哈,不虚此行!期待下次与大师再相聚。”

于轻松愉悦之氛围中,众人对信仰有了更深刻之认识,亦感受到生活中之诗意与美好。

正是: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