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场: 我笑他人看不穿19(1 / 2)

第十九场:我笑他人看不穿

导演:开心一笑不加班

自然课老师问:“为什么人死后身体是冷的?”

没人回答。

老师又问:“没人知道吗?”

这时,教室后面有人说:“那是因为心静自然凉。”

回乡偶书,他乡疯言。

世人皆忙我独闲,笑看青山也拈花。

不道蝶恋非吾情,难言狂蜂是他意。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书画结善缘,佛心自见性。

悟入无相门,本来无念住。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时间:日

地点:病房

疯人院院长一直领着糖糖他们到了一间防护严密的病房前面。

院长:你们看,那就是唐清凤。

唐清凤缩在病房一角,边哆嗦边自言自语。

唐清凤:你走开,走开!这不关我事,不关我事,真不关我事!……

糖糖:(陪着笑)院长,我们想进去看看她。

院长:这个……这个可不行!她会攻击人呐!

糖糖:(继续陪笑)不会的,小时候她对我可好啦!

毕凡:院长,让他们进去看看吧,亲人的关心可能对病人的好转有好处呢,而且她也不像主动攻击人的样子。

院长:这倒是。好吧,那你们不要刺激到她啊!

糖糖们:(异口同声)不会!

院长打开了房门,糖糖们都走了进去。

糖糖:(轻声)姑姑,小糖糖来看你啦。

唐清凤听到声音,看了他们一眼,竟突然扑了过来,跪在毕凡面前。

唐清凤:真神啊,我的真主,我的上帝!求你救救我吧!救救我吧!……

毕凡:(一愣)真神的荣耀,真主的国度,都归于盘古上帝!冤家易解不易结,你们先起来吧!

毕凡扶起唐青凤,其他人则看着这一幕发愣,觉到这太不可思议了。

毕凡:可恨世人贪,可悲世人嗔,可怜世人痴,可笑世人慢,可叹世人疑,相见不相识,善缘变恶缘!你们且听往生咒,放下执念,各行各道,自得解脱!

毕凡不管他人的诧异眼光,开始念颂起一些奇怪的咒语。

毕凡: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阿弥利都婆毗阿弥利哆悉耽婆毗阿弥唎哆毗迦兰帝阿弥唎哆毗迦兰多伽弥腻伽伽那枳多迦利莎婆诃……

随着不断念颂的咒语,毕凡还做出一些奇奇怪怪的动作,唐青凤慢慢的安静了下来,同时众人还看到一个若隐若现的笼罩在黑影中的青年出现在她身边,把不少人都吓坏了。看到青年出现,毕凡松了一口气,他开始对青年开示。

毕凡:众生忘却前因,认贼作父,故执着于有,而为境所困,生种种烦恼痛苦,还因此而流浪生死,以至于视为自然!汝未生前,何来身口意业?!汝于灭后,何执身口意业?!汝今当忆念盘古上帝开天辟地,舍身成仁,造福永远,如此方可了知,真心本来不生,真爱本来不灭,解脱于“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之真人生,与天地同在,与日月齐光,故《圣经》有云:盘谷上帝与我同在!如此一切神圣仙佛皆可因信仰盘古上帝而成,十方净土亦可因信仰盘古上帝而随愿往生!

随着毕凡的深入开示,一束越来越亮的光照在青年身上,渐渐黑影散去。等到彩虹出现,直通天际时,青年竟向毕凡和唐青凤叩拜起来。

青年:(魂魄状态)多谢大师指点,令我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毕凡:哈哈,孺子可教!可知蛇咬虎伤之故?

青年:请大师赐教!

毕凡:皆因前世打架欺凌他人,自作自受,来世受苦又能怨谁?

青年:嗯,大师所言甚是!我必深信因果,广积善德。

毕凡:善哉善哉!心如莲花开,何等美妙!

青年:大师,我明白了,正如“前世修善今享福,今生作恶必沉沦”。

毕凡:正是如此!诋毁真正因果者,后世必然堕落,失却人身。

青年:那手持、书写、讲说、高唱、顶礼真因果之人又如何呢?

毕凡:手持真因果者,天地护佑,免雷击之扰;书写真因果者,儿孙世代,家道昌盛;讲说真因果者,生生世世,聪慧过人;高唱真因果者,来世受人敬仰;顶礼真因果者,事事如意,称心如意。

青年:大师,我定要将真因果传给更多人!

毕凡:甚善!甚善!一人传十,十人传百,明因识果,人人向善,家家欢乐。如此,真假自明,天下太平。

青年:大师,我听闻“心似莲花开,清风自然来”,是否意味着我们应以莲花般纯洁的心,去面对世间万物?

毕凡:正是如此,心若清净,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自然能引来清风。就如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青年:那蛇咬虎伤之因,是否也可理解为心中恶念所招致的恶果?

毕凡:然也,善恶到头终有报,高飞远走也难逃。一念之差,善恶立判。

青年:嗯,我明白了,要想避免恶果,就需常怀善念,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毕凡:所言极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青年:大师,我还想起一句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否也体现了因果之理?

毕凡:妙哉!因果循环,生生不息。落红虽落,却化为春泥滋养花朵,亦如善德之举,虽未必立见其效,却能造福后世。

青年:大师,我必以实际行动践行真因果,做一个有益于世间的善人。

毕凡:甚好!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待到功德圆满时,自有福报临身。

唐青凤:大师,我有一问。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否意味着我们应该多做好事,避免行恶呢?

糖糖:正是如此,就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会有相应的结果。

唐果:那为何有些人做了坏事,却未见其受到报应呢?

毕凡:因果之理并非即时显现,有时需要时间的沉淀。就像“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善恶之报终会来临。

唐青凤:原来如此!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善念,因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糖糖:嗯嗯,而且我们不仅要自身为善,还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即使是微小的善举也能积累大福报。

唐果:大师,我明白了!就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他人也是在帮助自己。

毕凡:善哉善哉!你们能领悟至此,实为难得。若世人皆能明辨善恶,深信因果,那世间必将更加美好。

唐青凤:大师,那我们应该如何将这种因果之理传递给更多的人呢?

糖糖:我们可以像“一传十,十传百”那样,将善恶之理传播开来,让更多的人受益。

唐果:或者可以将因果之理融入文学艺术中,如诗歌、故事等,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也能得到启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