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旧址——张学良公馆29(1 / 1)

在西安城内东门里建国路上,有一处西安事变的纪念地旧址,这就是张学良公馆。这里现在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前从这里经过的时候,常常会看到举办演讲等等活动。这里对游人是免费开放的,每天下午5点以前都可以现场扫码预约参观。

公馆院落内有3栋2层的砖砌小楼,这个并不是当初为张学良一家专门建造的,原是当时本地一家公司的资产,东北军只是把他们租过来作为张学良的住处。这个院子是坐南朝北的,院子的大门并不是现在出入的这个西边侧门,而是在北边平房的中间朝北的。3栋小楼,左右两边的形制基本一样,中间的稍微独特一点,顶部有一个中式的飞檐,很显然,以前中间这栋楼是作为主楼的。张学良住西边这一栋;副官秘书们住中间这一栋;东边这一栋是留给东北军将领来西安的时候住宿的。张学良并没有住在正对大门的中间主楼而是住在偏西边的这一栋,大概是为了安全原因吧。

整个3栋小楼全都是单砖砌起来的,从外边看也是横平竖直,这是很考验工匠的功力。小楼内房间并不多,张学良居住的这一栋,二楼是张学良的办公室,一个会客厅,大概一个盥洗室;三楼是张学良儿子的卧室,张学良的起居室,然后就是一个小餐厅、一个大客厅,现在馆内还陈列着很多家具。从二楼上到三楼的木楼梯竟然还稍微有些陡。张学良大概在这里住过两年时间,房间里也没有安装抽水马桶,所以公馆内是没有上下水的,洗脸洗澡的水要靠卫士们从外面提到楼里来,公馆内也没有厨房,饭菜是在小楼对面平房里的厨房做好以后,再端到房间里来。所以那个时候尽管是独栋别墅,并不像现在的单元房这么方便的。

在张学良居住在公馆内的时间里,发生了著名的西安事变,各方最终达成的六条协议就是在公馆内确定的,这个是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刻,现在这里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学良作为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大儿子,年纪轻轻就独当一面,1928年他父亲张作霖被日本人谋害,张学良当时才27岁,就肩负起整个东北全境的管理重任;1930年张学良29岁时,蒋介石和冯玉祥阎锡山展开了中原大战,在关键的时候,张学良决定支持蒋介石,并挥师南下,冯阎联军顿时土崩瓦解,这一事件史称东北易帜。在当时那个军阀混战,各自在自己的地盘上称王称霸的时代,国民政府的只保持着一个名义上的全国统一,有个说法是政令不出中南五省。张学良的举动无疑大大增强了民国政府的实力,提高了政府的威信,张学良也受到了蒋介石很高的礼遇,被任命为全国海陆空副总司令。这是张学良人生的高光时刻。从此,东北这一片广袤的土地,被纳入了中华民国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张学良也由此和蒋家宋家建立了非常亲密的私人关系,宋美龄还是张学良夫人于凤至的干妈,张学良和宋子文关系也非常的亲近。

据说蒋介石在事变发生前来西安的时候,军统戴笠已经向他提示,可能有不利他的行动,但蒋介石还是执意来到了西安,这个说法如果属实的话,这里面也有可能出于对张学良的信任。于公于私,我想张学良在发动西安事变的时候,心情也都是非常复杂的,不知道经过多少个苦苦思索权衡利弊的夜晚,或许也有作为一位热血青年的冲动。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张学良不顾众人劝阻,执意要护送蒋介石回南京,为此他并没有向周恩来打招呼就去了机场,或许事后他有那么一点点歉意和内疚?而最后蒋介石没有像对待杨虎城那样对待张学良,大概也是有前面这些于公于私的复杂感情在里面吧。

张学良在软禁期满以后,并没有留在台湾,也没有回到他的故乡大陆,也没有去很多国民党大员定居的美国大陆,而是去了离美国本土将近4000公里之外的夏威夷居住,住在这样一个远离大陆、漂浮在浩瀚太平洋上的小岛上,我想这大概也是表明了他的心迹吧。

公馆里现在还有以前张学良的座驾,用过的一些家具,现在都已经物是人非了。公馆里长期有张学良的生平展,也有一些抗战的相关展览。由于位置地理位置不错,这里的游人也是常年不断,熙熙攘攘的,张学良当年踏过的那些台阶,现在也正被无数的游人踏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