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专诸巷58(1 / 1)

苏州古城内有一条巷子叫做专诸巷,位于苏州古城西北的阊门内,是用春秋时期著名的刺客专诸命名的,专诸刺杀吴王僚是春秋时期一个改写了历史进程的著名历史事件。司马迁在《史记》中不惜笔墨给五位刺客写了传记,专诸就是其中之一,可见他在春秋时期的江湖地位和刺杀吴王僚的重要影响。

据说专诸本一个杀猪的屠户,以好勇斗狠闻名。被楚平王冤杀了父兄的伍子胥,在亡命到吴国的途中,看到了专诸和别人打架,觉得他是一个可用的人才,就和他结交。后来伍子胥到了吴国,注意到公子光这个人有异志,有为他复仇的可能,为了以求进取,他把专诸介绍了给了公子光,公子光心领神会,从此就对专诸非常礼遇,也开始把伍子胥倚为心腹。

据公子光自己的说法,当时吴国的国君位置是兄终弟及,兄弟这一代轮流做王,兄弟这一代都死了,下一代又从子侄们开始轮流做,当时的吴王僚,破坏了这个规矩,使得本有机会继承王位的公子光,失去了机会,他当然有权利夺回本该属于他的东西。

实际上吴王僚继位以后,对公子光还是挺重视,经常派他带兵出战,从中国后续历史的发展看,吴王僚这样做似乎很没有政治头脑,按照历史的教训,就算不对公子光下狠手,至少也应该让公子光靠边站啊,竟然还让公子光带领军队;而公子光在带兵出征的过程中也没有什么动作,大概是因为吴王僚还有两个兄弟也在带兵,很能打仗吧。

兵变不行就要采取其他办法。专诸听公子光说吴王僚有一大爱好是特别爱吃烤鱼,经过商议,他们的密谋是这样的:公子光去请吴王僚到府上吃饭,专诸在制作烤鱼的过程中,偷偷藏一把利剑在鱼肚子中,在上鱼的过程中伺机刺杀吴王僚。对此专诸专门去太湖学习制作烤鱼的技术,最终烤的一手好鱼,远近闻名,后来在有些地区因此还把专诸封为厨神。

专诸的勇、伍子胥的谋,公子光的断,碰到这样强有力的三人组,吴王僚的末日已经肉眼可见了;但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另一个重要的角色——鱼肠剑该出场了。公子光为此准备了一把兵刃,据说非常的锋利,是越国进贡的。中国古代一直有这样的传说,在春秋的时候吴越这里出过很多名剑,如鱼肠、巨阙、太阿等等,在春秋时代兵器主要还是青铜制作的,青铜的优点是它的熔点低,以当时人们的技术水准容易加工,青铜的缺点是相对铁较软,那个时候铁器还很少,因为铁的熔点比较高,达到了1500度,而铜的熔点是1000度多一点,如果是青铜的话只需要800多度,那时的古人还只有能力达到青铜铸造所需的温度,这也是为什么在世界上的古代时期,一开始的金属器皿都是青铜器。而要达到铁的熔点这么高的温度,对那个时候的燃烧工艺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铁制兵器的最大特点就是硬度高,把它打磨成剑的话就比青铜剑更锋利。

春秋时期炼铁的技术还没有,最初铁的来源有可能是用陨铁,就是坠落在地球上的铁陨石;在中国古代龙泉这一带有可能坠落下来过铁陨石,就是在现在龙泉这个地方,就在龙泉的水沟里,当地人把磁石绑在长竹竿上,在水里划拉还能沾上来小颗粒的铁陨石。在古代的记载中,越国正是出名剑的地方,龙泉也是在越国的领地之内。越国出产名剑的传说,有可能有部分工匠掌握了炼铁的技艺,比如最著名的铸剑大师欧冶子、干将莫邪,在他们炼剑的传说里有“三年乃成”、“投身于火”,“童男童女的血”、“头发指甲投入火炉”这样的故事,这个传说的实际未必是真,但是从传说背后可以看出不容易达到炼铁温度的事实,这正是炼铁的一个特点,而最终古代龙泉剑正是因为它的锋利程度,在铁制武器还不普遍的时候,它就鹤立鸡群了。

专诸烤鱼也炉火纯青了,匕首也准备好了,却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这一等就是六年,才终于等来了机会。这一年吴王僚的两个兄弟带兵和楚国作战,被楚国抄了后路,围困起来陷入了僵局,一时半会是回不到吴国了。此时专诸认为时机已到:两个左膀右臂在外,吴王僚的孩子还小,老母年纪大了,都没有什么势力,可以动手了!

在赴宴的当天,吴王僚还是做了一些准备:他在袍子的里面穿上了三层重甲,然后命令卫士从宫门口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门口,形成了一道人墙,他就带领随从从这道人墙中到了公子光的家里。宴席上他的左右两边都是亲信,正开怀畅饮时,公子光假装说脚上的旧伤发作了,要去治疗一下,离开了宴席。这时专诸端着他的烤鱼登场了,左右卫士夹着专诸,专诸袒露着上身双手托着大盘子,来到吴王僚面前,吴王僚正聚精会神地欣赏这条烤熟的冒着滋滋香味的大鱼,专注突然从鱼腹中抽出早已藏好的匕首——在这六年的时间里,不知道专诸已经练过多少次了,当真是疾如闪电,匕首穿过三重铠甲,直达吴王僚后背。

在隐蔽处紧张注视着的公子光看到专诸得手,立刻发出信号,埋伏的武士一拥而出,与吴王僚的卫士展开激战。很快,公子光就控制了局势,如愿登上了王位,这就是后来的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在他当政期间的最大成就是打败了强大的楚国,展示了吴国的强大、同时为他的得力大臣伍子胥报了仇;中国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当时就是他手下的大将,苏州最早的城池也是在他当政之后由伍子胥主持建造的。为了北上和中原的争霸,吴王阖闾还开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沟通长江和淮河的运河——邗沟,至今在有的地方,这条运河还在发挥作用。或许吴王阖闾会有更大的作为,但不幸的是,在位20年之后,吴王阖闾在和越国的作战中被伤到脚趾而亡,说实话这个地方的伤应该不至于流血致死,我怀疑是死于细菌感染,就像现在我们如果有皮外伤且比较深的时候,都会注射破伤风疫苗。只能说天不假年,运气实在是差了点。吴王阖闾死后,据说由伍子胥主持修建,将他葬在了虎丘这个地方;一说虎丘这个名字的来历是建成后有老虎蹲在上面,但我更愿意相信,是用虎字来形容这个陵墓的气势的。还有一个传说,吴王阖闾死的时候用了3000把名剑来殉葬,三百年后,这引起了秦始皇的兴趣,秦始皇已经一统天下,有足够的实力来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就派人来挖掘阖闾的坟墓,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已经挖到墓门这里的,却没有继续下去,似乎是发生了什么变故,不知道是不是秦始皇去世的消息传来,挖开的这个地方,后来积了水就叫剑池。这个墓地传说应该是真的,我记得以前看过报道,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清理剑池的淤泥,把水抽干过程中,先是看到有明代文人留下的题刻,说在水枯季节看到了吴王墓的墓门;把水继续抽干,就看到剑池的池底确实是有人工开凿的痕迹,池地平坦池壁也是垂直的,也看到了墓门,考古学家判断确实是春秋时代的墓门形制,有可能就是座墓,至于是不是吴王阖闾的墓,当时并没有发掘,而是清淤以后重新注水灌满了。

在四月初一个烟雨蒙蒙的早晨,我来到了虎丘,虎丘并不算高也就30多米,大小和古代帝王的陵墓封土差不太多,从空中看,像是个四方形,四周围绕一圈河水,显然不太像自然景观。一路上走来,我就发现两边的石头有些奇怪,一层一层的非常整齐,虽然立面不算是太平整、不像现在的砖那么齐整,但很明显不像是自然生成了这种石头,这种石头在自然界也没有像这种一层层排列整齐的,这一路上都是这种状态,一直到剑池;剑池前面有点开阔,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石头,场面就比较混乱,明显看到这里是被挖空了一块形成的,地面上也仍然是这种一层层表面都比较平整的石头,显然是人工所为。这让我对虎丘是阖闾的陵墓这个传说增加了不少信心,用大石堆成这样规模的墓,除非国君,要不然动员不了这么多的人力物力。多年过去了,现在这里树木茂盛,满眼绿色,就整个虎丘而言,我可以说是吴中第一胜景,看完虎丘再回过头看看我游览过的几个苏州名园留园往事园沧浪亭等等,觉得虎丘才是苏州的第一名园,那些人工设计的,无论是多么巧的天工不留痕迹、以移步换景等等,和这大自然的景色比起来,那都是小巫见大巫,苏州虎丘是我个人认为苏州最美最值得来的地方。

专诸巷是一个大概500多米长的小巷,巷子不算窄,如果稍微让一下的话,两辆小车也能通过;据说这是专诸最初埋葬的地方;在清代,这里曾是苏州玉雕行业集中之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苏州古城里一条普普通通的小巷子,巷子里平淡无奇和其他的一些街道小巷没什么区别,巷子里没什么特色的建筑,只有两口古井,我想拍个照片都找不到合适的景观,这条街巷早已经泯然众人了。想当年专诸被伍子胥注意到的那一刻起,专诸的末日命运就已经注定了,专诸只是伍子胥为了投靠公子光的一块敲门砖,而公子光也是早有异志,不过觉得专诸是个可以利用的好材料,从那一刻起,专诸他的未来已经注定:去,必定死,不去,还是死,不如放手一搏。因此专诸满怀热情,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这场阴谋之中,尽管他也在当场被吴王僚的卫士所斩杀,但最终也为他的子孙谋得了一份荣华富贵。但是,只不过仅仅过了四十多年,吴国就被越国所灭,只是不知道越王会不会给专诸的子孙同样的礼遇呢?

这个智勇断三人组,专诸死于吴王阖闾即位的那一年,二十年后,吴王阖闾在同越国的作战中受伤去世,又过了十二年,伍子胥被他的楚国老乡、同样跑到吴国避难的伯嚭进谗言,被阖闾的儿子赐死。他们的人已经随风而远,千百年来,他们的事迹一直在流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