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翰林牌坊(1 / 2)

薛潘说的是真的吗?

半真半假吧。

当年他看红楼的时候,薛潘发现这贾雨村被贬谪的主要罪名是,‘擅纂礼仪’。

当时,他没搞明白,什么叫擅纂礼仪,怎么擅纂礼仪了就连官都丢了。

还是龙颜大怒下丢的。

后来机缘巧合,才弄懂。

上辈子,薛潘是个做旅游的,走华东五市的线路,那里曾经是文坛圣地,当地祖上出的进士特别多。

身为导游,自然要了解这些,不然怎么和游客吹牛逼,忽悠他们在购物团里购物啊。

也因此,薛潘对这进士这东西,有些了解。

贾雨村的贬谪不像是其他官员一般,走吏部程序连皇帝都不用惊动就能办了。

办贾雨村是惊动皇帝的,而那时候,他不过是个县令,这多少有些小题大做了。

可是这事发生了,就有他的道理。

能被皇帝惦记,那就说明皇帝认识他。

所以,贾雨村不止是个进士,还是翰林。

也就是进士排名比较靠前的。

翰林又是天子门生,在皇帝身边的词臣,到了地方上,对翰林的职务任免,需要非常谨慎。

所以贾雨村的免职,必须参奏给了皇帝。

贾雨村被革职的理由,最主要的是“擅纂礼仪”这个罪名,前面的“生性狡猾”就是一个形容词了,没有力度,有力度的是擅纂礼仪。

对贾雨村饱读诗书的读书人,不懂礼仪难以理解。

科举对礼制重点考核,是四书五经的内容之一,贾雨村的行为,就如罗翔老师干法盲的事情类似。典型的故意为之,没事找事啊。

那么贾雨村干了什么呢。

那就是,娶甄家的侍女娇杏为妻。

本朝律:凡府州县亲民官,任内娶部民妇女为妻妾者,杖八十……女家与主婚人并同罪,妻妾仍两离之。女给亲,财礼入官。

这条律法就是为了防止官员与本地豪族联姻,在地方形成世家垄断的。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于是,就有了当地父母官,纳当地豪族家大丫鬟为妾办法。

这豪族的家的大丫鬟也不是普通的角色,类似贾家鸳鸯之类的,常年伺候在主子身边,感情深厚,差不多相当于半个主子。

平日连那不得宠的正经主子都要巴结人家,一旦遇到这样的机会,能嫁给当地的父母官,这样的人立刻就会成为家族养女。

如此,从奴仆的贱籍发回了良籍不说,她还不算本地人。

因为,改籍贯需要三代,不是简单落户就行了。

这就能合法的规避政策了。

娇杏就是这类的典型。

贾雨村娶娇杏当时并没有立即出现问题。那是因为,娇杏能不能成为甄家的养女,甄士隐说的不算,要甄应嘉说的才算。

甄士隐不过是自称姑苏甄氏可他也没过三代呢,也不算完全脱了甄家。

再加上,当时甄士隐已经出家,收养女的事情,当家的男主人不在,礼仪上也容易被挑毛病。

那为何后来贾雨村又“擅纂礼仪”了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