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2 / 2)

“不孝子去年又生了个小孩,现在家里境况也越来越困难。我不得不把教书先生给辞掉了,现在每天在队上挣工分,比之前稍微好一些了。毛主席号召我们人多力量大,要多生小孩,不知道对还是不对,你一直教育我要听毛主席的话,但是生了老七后我也不会再生了,再生这个家就要垮了。”

“也不知道小孩多到底是好是坏,但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说的应该不会错,只是小孩一多,家里条件差,接受教育的机会就少。唉——以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准,我现在就想着能把小孩子们都拉扯大我任务就完成了,也算对得起父母您二位对得起咱国家了。”

“父亲母亲,你们在下面过得怎么样?有什么缺的就托梦给我,儿子尽量满足您二老。您二老也要庇佑咱们家,让咱们家平安兴旺。”

“父亲母亲,你们吃饱喝好,钱拿好了”

絮叨完,书求又单独在边上烧了一垛纸钱,燃三根香。口中念道:

“附近的孤魂先辈们,鄙人王书求略备了份薄礼,这些是孝敬您们的,希望在地底下您们不要打扰我的父母亲”

等纸钱都烧尽,书求就开始收拾祭品,能先吃的先吃就分给孩子们吃。祖先神灵享用过的东西是自带服气的,后人吃了能得到祖先神灵的庇佑。新华拿了几个枣子兜放在衣服口袋,他答应六弟的要带贡品回去给他的。

仪式完毕最后是燃放鞭炮,在清明节的祭祀活动中,放鞭炮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它象征着驱赶邪恶和不吉祥的事物,同时也是对祖先的一种尊敬和怀念的表现。放鞭炮也被认为能够唤醒祖先的灵魂,使其感受到子孙的到来和对其的纪念。这可能为后人提供了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燃放鞭炮也表示挂清活动结束。

书求让新华他们往前先走,自己在后面点燃鞭炮后,又回头看了看父亲母亲的坟墓。人呐,最后终将变成这么一抔黄土静静地躺在这里。任何人都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人活着时应该要珍惜眼前的,尽力让自己短暂的人生更加具有意义。

各家男人们都上山挂清,临近中午堂客们就都到祠堂准备午饭。新华母亲背着老七正在祠堂帮厨,因为老六振华年纪小没去上山挂清跟着母亲也在祠堂。振华满周岁就没背过了,平时就是用凳子拦着门,让他在屋子里面自己爬行,没几天就可以自己扶着墙站起来。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是有时自己没有逼自己一把,或者是周边的环境没有逼自己一把。尤其是老七兴华出生后,振华就更加处于无人看管的境况。母亲背着老七兴华干活,新华建华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老三爱华老四喜华基本只顾着自己玩耍,老五保华跟老六相隔不到两岁,开始也会被拦在屋内,也是经常欺负老六。等着老五再大一点,板凳已经拦不住他了,他就经常爬出去跟着老三老四在外面玩。老六一个人被拦在屋里,哭闹也没人搭理。发现哭闹没人搭理,也就不哭不闹了。只有每日三餐母亲才会过来喂点吃的,并看下有没有拉脏一身,处理完毕又会把他一个人丢到屋内。

清明这天振华吵着要跟着父亲和哥哥们一起,父亲没让,母亲就只能又用凳子把振华拦在屋里,自己背着老七兴华去忙去了。家里活忙完,母亲背着老七带着老六去祠堂帮忙。老六振华走路已经很稳了,也很懂事。母亲交代他就在祠堂前坪跟着其他小孩一起玩,不要乱跑。放养的孩子格外懂事一些,振华点点头答应,随后便跟着年纪差不多大的小孩一起玩耍。

男人们上山挂清回来,留在家里的堂客们午饭也准备的差不多了。大家又聚在一起吃中饭,陪同祖先一起吃完中饭这个清明会也就算结束了。掌厨的安排人收拾着厨房,账房先生在统计着账本,结算本次清明会的开销情况,走统安排孩子们清理会场,把桌子凳子归还回去,把卫生清扫干净。

母亲在厨房那边忙完后才记起吃饭的时候没看到老六振华,她以为老六应该是跟着那个小朋友不知道走到哪里去玩了,于是围着祠堂边走边喊。找了一圈没看到有振华的身影,之前在前坪玩耍孩子们也都跟着大人们回自己家了。母亲跟书求讲中午吃饭就没看到振华,书求马上招呼新华、建华带着几个弟弟分头找。

到了晚上,一家人把村子周边都找了个遍,附近几个村庄也都去看了,挨家挨户询问都说没看到振华。这可急坏了新华母亲。你说这么小一小孩他自己能会去哪里呢。难道被别人给拐走了?也不应该啊!早些年附近确实有小孩被拐走的现象,后来各村都养了狗,外面的人一进村就会叫的。而且今天是清明节,大伙一起在外面,拐子也不敢进村呀,大伙也没人看到有陌生人进村。书求冷静下来思考一番后,觉得掉进池塘溺水的可能性比较大。于是又喊着族里几个年轻人到祠堂前坪的池塘查看了一圈。因为池塘没有做护栏,小孩子在周边玩耍很容易失足跌落下去。

书求到周边借了几个大脚盆,和几个年轻人坐上脚盆打着手电拿着长竹竿下水打捞,母亲和新华她们提着煤油灯在边上焦急的等待。这是一个占地一亩左右到池塘,平均水深一米五左右,深到地方差不多两米。书求带着几个年轻人以脚盆当船,沿着池塘边依次有外向里用竹竿插到水底进行打捞。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仅凭借几个手电筒也看不太清池塘的情况,全靠竹竿触底的感觉在打捞。覆盖了一遍没什么发现,书求不甘心,脱了衣服外裤就跳下水去打捞,有一两个重情义的年轻人也跟着脱了衣服跳了下去。此时虽然已经是春天,但仍感觉到一股倒春寒,跳入水中就感觉到一股刺骨的寒意。几个年轻人摸了一圈没什么发现就哆哆嗦嗦地赶紧上岸了。书求一个人仍潜下水底用双手一步一步摸着水底。大约又过了个把钟头,书求明显感觉体力不支,不得不拖着疲惫的身躯游上岸,自己太专注于打捞也顾不上自身的寒冷。新华赶忙把衣服递过去让父亲擦干身体裹上衣服。

在池塘没发现老六振华,也让家里人舒了一口气,池塘里没打捞到至少说明没有被淹死。这晚大家心情都很低落,虽然家里小孩多,平时也没什么照看,但真少了一个大家都是很伤心的。尤其是做父母的,孩子都是身上掉下来的肉,平时没怎么管顾,那是小孩太多不得已,但自己对孩子的那份爱却一直在心底。

次日清早,母亲才起床准备烧水煮红薯粥,就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书求家里的,不好了——不好了——你们看去祠堂池塘去看下——”

书求也被这阵急促的敲门叫喊声吵醒,起来打开门,原来是德宝家的。

“德宝屋里的,什么事情,这么慌慌张张的!”书求心里已经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哎呀——哎呀——你家振华浮上祠堂前坪的池塘里,你赶紧去呀!”

书求听这么一说,整个人感觉突然被雷劈了一般,愣下一会,顾不上脚上的鞋子都没穿好,拔腿就往祠堂跑去。昨晚在祠堂没打捞到他心里就一直感觉不太好,不幸的事终究还是发生了。新华母亲听到这个噩耗,直接双腿发软瘫坐在地上。新华是紧跟着父亲一起起床的,看到母亲瘫坐在地上赶紧上前把母亲搀扶起来。

“新华,快——快——,快扶我过去!”

这时建华也起来了,一起搀扶着母亲往祠堂走去。

书求打着赤脚跑到祠堂前坪,池塘边上已经围了几个村民。书求踉跄着用手拨开围观议论的村名,映入眼帘的就是自己孩子漂浮在池塘边上。来的路上其实自己已经想到了会是这样的结果,但当自己真真切切亲眼看到自己的孩子,就这么孤孤零零漂浮在水面上,心里一阵阵揪心抽搐的痛。他衣服也顾不上脱,纵身跳入池塘,一把抱住自己的儿子振华。抱起振华颤颤巍巍的上岸,紧紧地抱着,死死的抱着,好似乎抱紧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就不会离开自己了。他多么希望这一切就是一场梦,他在等谁把他从梦中推醒,醒过来自己七个孩子都躺在身边熟睡着,他可以安详的端详自己孩子们熟睡的表情,就这么一直端详着一直端详着。

“我的儿啊,我的儿啊,你这是这么了!”,母亲被新华建华搀扶赶过来,看到书求死死抱着振华,母亲甩开新华建华,跑过来抱着振华冰冷的小身躯,用双手抚摸着振华浮肿的脸蛋。

“老六啊,我的儿啊,你睁开眼看看你娘,你看看你娘”,母亲就这么一直呼唤着老六,她希望能把自己的孩子喊回来,她希望把黑白无常给喊走,让他们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带走,新华建华也都跟着在哭泣。哭喊到最后,母亲嗓子都喊不出声了,但她仍然不想放弃,大家只看到她张开着嘴巴但是已经听不到声音了。

振华就这样躺在父亲母亲怀中一动不动,他来到这世上还未能享受父母的爱,兄弟的手足情,人生还有太多他本应尝试的但是现在都不可能再有机会了。他来到这世间更多的是自己的哭泣和没人搭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所有认知都是靠自己摸爬滚打,甚至他还不知道生为何物死为何物,上天就夺走的他的生命。也可能是老天都觉得他太苦了,但这个苦他自己并不清楚,他的认知里,可能所有的小孩的成长都跟他一样,是被围在漆黑的屋子里一个人摸爬滚打的。他不知道有的小孩一出生身边为裹满了亲人的爱,一出生就有专门的人照看喂奶,一哭马上就有人过来哄,一闹就马上需求能得到满足。一点小磕小碰都会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些他都不知道,以后也不可能知道。书求心里苦,对于自己的孩子他更多的是愧疚。他不知道他把他们带到人世间是不是对的,自己是不是做错了。既然不能给予足够的爱和关怀,是不是就不应该让他们跟着自己到这人世间受苦受难。

旁人看着这个苦难的家庭也都泪湿了双眼,有热心的在旁边劝慰,书求已经缓缓地站起身,打湿的一身顺着他光着的脚板留到了地面,掺杂着泪水。作为男人,他必须要振作点,他不能被打倒,这个家庭还得依靠他来支持。他起身想把妻子拉起来,妻子却仍旧死死的抱着孩子双脚屈跪在地上。书求让新华建华过来搀扶起他们母亲,他伸手想把振华抱走,却被妻子死死的抱紧着。

“你给老子松手,振华他已经走了”,书求朝着妻子大吼了一句。这一吼吓了周边的人一跳,也把妻子给惊醒了,她缓缓松开了双手,眼睛却死死的盯着振华,她想把振华这最后的模样深深的刻入脑海中。

书求抱着振华头也不回的就往后山走去。农村有个讲法,死去的小孩子不能土葬,只能扔到山上,而且越快越好,不要让他对这个世间有过多的留恋。这样他就能更快的投胎再生。所以都会有一块慌山是用来扔死去的小孩的。这个地方大人是禁止小孩靠近的,因为阴气太重,小孩靠近会被冲撞。

振华的离去对这个家庭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和伤害,但日子让需要继续,该面对的仍然需要硬着头皮面对。又过去了几个月,大家渐渐忘却了亲人离去的悲痛,也不再有人提起老六振华,仿佛这世间他不曾来过。

返回